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动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指的是传统语法所描述的“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一种语言结构,又被称之为受事主语句、中间结构、主表被结构等。独立于被动结构、主动结构,中动构式涉及到很复杂的语用、语义和句法关系。经研究表明,虽然中动构式在不同的语言中的句式表征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中动语义具有跨语言普遍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是中动结构一直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的原因。本文以界面假说以及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了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中动结构的习得情况。之前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动结构的认知分析、句法-语义界面研究、最简方案下的英汉中动结构的生成研究、母语对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中动结构的影响等。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中动结构的习得情况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不同水平的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中动结构的情况,并试图分析影响习得的因素。本文将具体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中动结构的整体习得情况如何?(2)英语中动结构的习得呈现怎样的发展模式?(3)学习者对中动结构的不同限制条件习得程度如何?本研究受试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大二,英语专业大三和英语专业研究生三组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共90人,每组30人,调查工具为60道判断句子正误题和20道句子翻译题。实验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中动结构的习得存在困难,对中动结构并未完全习得。(2)英语程度越高的学生,习得情况越好,说明通过有效的学习,习得会越来越好。(3)研究进一步表明,学习者对主语限制的中动结构习得最好,对修饰语限制的中动结构习得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