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师道《后山谈丛》作为宋代笔记小说中的一种,历史事件、君臣事迹、社会风俗等无不展现,这有助于后人研究北宋时期的历史、文学及社会文化等内容。然而,陈师道颇负诗名,学术界主要将关注点集中在其诗歌上,《后山谈丛》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研究还不充分。 本文从总体上对《后山谈丛》作系统的研究。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后山谈丛》的成书、主要内容及版本。宋初“重文抑武”的政策直接导致了北宋军事上的萎靡,在面对少数民族的骚扰时,时常表现的力不从心,最终不得不采取“议和”的做法避免战事的再次爆发。“议和”虽然从侧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软弱无能,但也因此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繁荣,北宋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各领域均取得了较高成就,《后山谈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后山谈丛》的版本可以分为收入文集和单行本两个系统。有关《后山谈丛》的内容,笔者进行了大致分类,共分为十二类,分别为人物形象、文学艺术、工艺技能、名物释义、历史事件、奇闻异事、神鬼文化、作者观点、佛道思想、典章制度、饮食养生、民俗风情。 第二章研究《后山谈丛》的史料价值,主要以书中所载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君臣事迹为例。重大历史事件有契丹侵澶,寇准辅佐真宗亲征并取得胜利,随后又与契丹订立盟约之事,以及宋与西夏和议后西夏提出无理割地要求等事。君臣事迹中主要研究了书中着墨较多的宋太祖、宋仁宗、宋英宗、寇准、张咏、王安石。宋太祖深谋远虑、厚待故人、仁慈宽厚、喜好读书、提倡节俭、与民同乐;宋仁宗礼待叔父、勤俭节约;宋英宗宽厚大度;寇准心系国家、学术不足;张咏储粮备荒、笞民戒惰;王安石吝于改过、爱女有加等,皆有细致描绘。 第三章研究《后山谈丛》所反映的北宋民俗风情及文化艺术,主要以书中所载民风、民俗、名物、技艺、饮食、养生、谚语、书法、绘画、文人雅趣等内容为例。《后山谈丛》涉及北宋民俗风情的条目占全书的四分之一,这部分内容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不论是“以茶代酒”、“设道场”、“拜月求子”等习俗,还是“七分饮食”、“冬不炉、夏不扇”等养生信条,均体现了北宋民间生活之多样性。 第四章研究《后山谈丛》所体现的陈师道思想观念及该书对后世的影响。思想观念主要有“书不择笔”、“治世不暴”、“法学巧悟”、“人有自智”,这些观念虽不是陈师道独创,但对于我们全面了解陈师道其人有巨大帮助,后人亦可对这些观念借鉴学习。《后山谈丛》自问世以来,即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后世史籍、笔记小说、诗话、词话等著作要么直接收录该书的部分条目,要么引用书中的部分条目与史互证、补史之未备或注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