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抗生素色谱分离方法与分离材料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引起了动物源食品中的残留问题。其中氨基糖苷类(碱性、强极性)和大环内酯类(碱性、弱极性)抗生素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导致其在分离分析中存在较大难题,主要有氨基糖苷样品前处理的选择性与回收率问题、亲水作用色谱分离选择性问题,以及大环内酯峰形拖尾问题。本论文针对食品中氨基糖苷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问题对两类抗生素的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和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展开研究。针对氨基糖苷样品前处理选择性及回收率问题,采用巯基-烯烃自由基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弱阳离子交换固定相TGA,并基于TGA发展了二维正交固相萃取(2D-SPE)方法用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富集净化。将C18填料和TGA填料分段装填到SPE柱中,氨基糖苷在SPE柱上依次经过反相离子对模式和弱阳离子交换模式的保留,经过两步柱头富集、两步淋洗和两步洗脱,提高了样品的富集选择性。该方法较传统一维SPE表现出更低的基质效应和更高的回收率,实现了牛奶基质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灵敏度检测。针对亲水作用色谱模式下氨基糖苷分离选择性问题,发展了基于两性离子固定相Click TE-Cys的高选择性亲水色谱分离方法。分离条件优化结果显示高浓度缓冲盐、低pH条件更利于改善氨基糖苷的分离选择性和色谱峰形。结合吸附和分配模型对其保留行为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氨基糖苷在Click TE-Cys柱上的保留更倾向于吸附保留机理,即氨基糖苷与Click TE-Cys固定相之间的直接作用力(如氢键作用、静电作用)是影响分离的重要因素。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Click TE-Cys实现了10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大观霉素相关杂质的高选择性分离。同时,Click TE-Cys在亲水作用色谱模式下对多种无机离子也具有很好的分离选择性,可用于成盐药物中反荷离子的定量测定。针对反相色谱模式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峰形拖尾的问题,发展了基于表面正电荷修饰C18HCE固定相的高效色谱分离方法。C18HCE柱与大环内酯之间的电荷排斥作用改善了色谱峰形,大大提高了质谱的检测灵敏度。梯度柱效计算结果显示表面正电荷修饰反相固定相分离碱性化合物时,电荷排斥作用的存在导致流动相敏感程度变高,宜采用梯度模式进行洗脱。发展的分离方法最终成功应用于蜂蜜基质中大环内酯残留的定量检测,实现了蜂蜜基质中7种大环内酯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采用极性共聚键合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反相-弱阳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C18SAX,C18基团与季铵基团以比例可控的方式键合到硅胶表面,色谱评价显示C18SAX固定相表现出典型的反相和强阴离子交换作用。在HPLC指导下开发了基于C18SAX材料的SPE方法用于关木通提取液中马兜铃酸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富集,并实现了4个马兜铃酸化合物的纯化制备。
其他文献
由于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语音会出现多变化、多组合的现象,它的词汇会出现多义项、多类别、多延伸的倾向,从而构成各种句法模式就必然具有多层次、多关系、多功能
创客模式的渗透、融入,是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园林技术实训体系深化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打造基于创客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是当下亟
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形式,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迅速崛起,在传播社会典型人物及事迹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早餐奶奶'毛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利用全内技术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膝关节前交
民用核安全设备质量和可靠性对确保核设施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新的形势下,应不断总结实践,分析客观存在的不足,研究落实核安全设备监管新举措,以强化监管,促进质量的提升,为
蒲松龄对科场失利的自我归因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在聊斋词中,他将原因归结为品性耿直难以取悦于世、考官昏庸混淆英杰庸才和前生宿业浅薄命中注定三个方面,其中渗透着蒲松龄自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DDD和DUI为指标,对我院2011年门诊癌痛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1514张处方进行统计和评估.门诊常用麻醉性镇痛药主要有5种,中心药房常用有8种,各有3种剂
茶已被公认为最好的保健饮茶。人们长期饮茶的实践充分证明,饮茶不仅能增进营养,而且能预防疾病,这也是茶比咖啡、可可更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目的:探讨急诊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急诊ICU危重患者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配合和术
This thesis reports a novel crosslinking method with carboxylic acids for renewable plant protein fibers and a systematic study with citric acid for new glia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