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声音——对谭恩美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26221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坛的一颗璀璨明星,她在一九八九年创作的小说《喜福会》令她声名鹊起。该书当年以二十七万五千册的销量长居《纽约时代》畅销书排行榜达九个多月,其相继问世的《灶神之妻》,《百种神秘感觉》,《接骨师的女儿》也获得了商业成功和评论界好评。本论文以其四部小说为分析文本,基于女性主义思潮特点,研究谭恩美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论文首先回顾了整个华裔美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谭恩美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其文学地位。国内外近期对谭恩美的研究,多从文化交流和种族认同的角度谈,本文认为谭恩美作为一名女性少数民族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遭受着双重边缘性。于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是“他者”,对以男权话语为主流的文坛而语,她亦是“他者”,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双重边缘性赋予了她的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论文在细致研究小说中谭恩美创造的女性形象一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生长女儿,以及爱恨交织的母女关系基础上,指出这些女性具有典型的女性主义叛逆特征:虽然她们作为弱势群体,是男权中心主义社会的“他者”,却敢于打破沉默,反抗封建压迫,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谭恩美不仅从内容上建构女性主义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建构了与女性主义价值观紧密相连的女性主义写作主体,它体现在小说里母亲们独特的“讲故事”叙事策略中,它既是母亲们打破沉默,教育女儿,传播古老中国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直面和颠覆男权话语的有利武器,从而在意识形态层面建构女性主义写作主体,张扬美国华裔族群的文化意识,把被边缘化的“他者”推进美国主流文学舞台。 谭恩美作为一名女性主义作家,勇于打破沉默,挑战男权话语,为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找回了文化身份和认知主体,同时也跻身美国主流文坛,丰富着崇尚多元化文化的当代美国文学。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日益受人欢迎并促进了网络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网络教育最早兴起于六十年代的美国,中国的网络教育起步于九十年代。与传统教育比较,网络教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