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是一种潜伏期长、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和运动能力受损,人格行为改变的全面性痴呆。通常发病于老年人群体,是当今世界上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研究发现,导致AD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细胞的损失或退化,特征性病理改变为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1]。石杉碱甲(Huperzine-A)是1986年由我国科学家首次从中国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所提取的倍半萜天然生物碱,是一种可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常用来缓解疼痛、解毒以及缓解肿胀。石杉碱甲能有效穿过血脑屏障,在治疗AD、改善记忆和认知的作用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2]。目前市售的石杉碱甲制剂有片剂、胶囊剂和(肌肉内)注射剂等剂型。片剂及胶囊剂均在体内消除较快,而注射剂经肌肉注射会造成一定疼痛感,患者顺应性差,且市售制剂均需每日给药,认知记忆障碍的患者会难以按时服用或注射。为了延长药物在给药部位的滞留性,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顺应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达到缓释及局部给药的目的,本课题制备研究了石杉碱甲(Huperzine-A)溶致液晶制剂,即是以高纯度二油酸甘油酯(GDO)和大豆磷脂(SPC)作为液晶材料、少量无水乙醇作为溶剂、石杉碱甲作为主药,研制出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采用匀速旋转混合法制备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通过抗稀散性初步筛选处方组成范围,通过通针性实验进一步缩小其处方中各成分的适宜浓度范围,再通过流变学来进行其注射性能的考察,结果发现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和空白溶致液晶制剂其注射性能良好。通过偏光显微镜对不同SPC和GDO比例的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进行刚吸水、吸水溶胀一天及充分溶胀后三个时间点的偏光纹理的观察,结果发现不同SPC和GDO比例的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其偏光纹理并不相同,具有一系列的相变化行为。建立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通过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回收率试验检测,显示该检测方法精密度好,方法测定结果符合规定。体外释放实验采取pH7.4磷酸盐缓冲液(PBS7.4溶液)作为制剂溶出的释放介质进行无膜释放,结果表明:SPC:GDO=70:30时的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在168小时体外累积释放率可达93.29%。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释放曲线符合Ritger-Peppas模型:LnQ=0.50984Lnt-1.0289,r2=0.98771,特征指数n=0.50269,即0.45<n<0.89,药物释放机制为non-Fick扩散,则药物释放是由于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共同作用,其他不同SPC和GDO比例的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其释放机制也符合Ritger-Peppas模型,n≤0.45,机制应为Fick扩散,说明体外释放只有单纯的药物扩散作用。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对制剂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高温、光照及高湿对于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所以试剂应避光低温密封保存,而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则表明在3个月内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低温避光密封保存,其含量测定结果符合规定要求。综上所述,本文所制备的石杉碱甲溶致液晶制剂流动性良好,制剂稳定,缓释效果较好,有望成为一种石杉碱甲新型给药传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