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是一种复杂的专业性服务,其成本及质量难以直接量化。1980年,Simunic首次提出审计定价模型,自此掀起了研究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热潮。我国对审计收费的研究起始于2001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审计收费信息。自安然、世通财务舞弊案曝光以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时代到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成熟,各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越来越重视。2008年五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形成。虽然审计收费问题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纵观这些研究成果,笔者发现,鲜有学者在进行审计收费的研究时,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影响因素纳入其中。那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否影响审计收费呢?本文立足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新制度背景下,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展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风险导向理论作为切入点,提出假设。本文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借助STATA12.0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审计收费减少;(2)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审计收费减少;(3)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与审计收费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4)上市公司整改内部控制缺陷,审计收费减少;(5)内部控制复杂程度越高,审计收费越高。本文的结论,为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依据,为制定合理的审计收费标准提供了指导方向。本文最后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