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检测大连地区女性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女性人群血清中含溴有机物PBDEs暴露水平,并根据暴露的浓度水平联系疾病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探索此类环境污染物在人体残留水平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可以为疾病病因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实验选取大连地区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3月期间得到本院病理科确定诊断的女性原发性非特殊性浸润性乳腺癌病例60例,通过调查患者一般信息后,根据挑选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信息,在同一医院选择一般信息基本匹配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在将研究的相关情况告知所选择的患者及健康人,获得本人同意和授权后,收集并记录实验所需信息,收集信息的内容包括:研究入组对象的一般情况、豆类及海鲜食品饮食习惯、月经史、既往疾病史以及家族史等相关资料。采集实验对象的晨起空腹血液标本,经过预处理血清样品后,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清中PBDEs和OH-PBDEs的暴露水平,再以检测到的有机物浓度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统计信息得到的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运用卡方检验来分析。乳腺癌发病情况与血清样品中PBDEs和OH-PBDEs的暴露水平关系则用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样品的血清中PBDEs和OH-PBDEs残留暴露水平的检测结果。PBDEs检出率: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100%和57%-95%;OH-PBDEs检出率则为59-97%;56-90%,显示都具有很高的检出率。t检验统计分析两组差异,其中,病例组总PBDEs和OH-PBDEs都高于对照组的两者浓度(2)乳腺癌发病与PBDEs和OH-PBDEs残留暴露水平的危险度分析。其中病例组3-OH-BDE47、5-OH-BDE47、BDE-153和BDE-154的暴露率高于对照组并且同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一般情况中的有关信息(年龄、BMI、生活习惯、居住地址),对检出的有机物进行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分析出其中部分成正相关。结论:本实验研究通过对大连地区乳腺癌女性患者及健康女性各60例进行血清中PBDEs和OH-PBDEs残留暴露水平的测定,并和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所选取的两组对象体内PBDEs和OH-PBDEs检出率在患病女性及健康女性中都较高,认为大连地区女性人群整体处于PBDEs和OH-PBDEs的高暴露水平;(2)乳腺癌的发病与PBDEs和OH-PBDEs在体内残留暴露量有关,尤其是其中几种(包括3-OH-BDE47、5-OH-BDE47、BDE-47、BDE-154)呈明显正相关;即其暴露水平越高,患病的风险就越大;(3)针对生活环境中工业生产的污染物来探索研究乳腺癌发病因素,对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治疗和预防乳腺癌有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