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构建符合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客观条件的“滚雪球”公众现场救护培训方式。②初步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现场救护知信行现况。③探讨“滚雪球”方式应用于公众现场救护培训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④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众现场救护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前期实地调研、文献分析和头脑风暴法构建符合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客观条件,以学习金字塔、微格教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理论依据,以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为主导的“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方式。应用“滚雪球”培训方式对400名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实施现场救护培训,通过培训前调查,初步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的现场救护知信行现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类试验性研究方法,根据培训前、培训后和培训后6个月现场救护知信行得分比较,评价“滚雪球”培训方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效果持续性。运用Excel2007、SPSS17.0和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①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现场救护培训率为18.70%。②公众现场救护知信行现况:相关知识得分为12.91±4.58分(总分20分),其中包扎、固定、心肺复苏得分最低;救护态度得分为27.77±3.97分(总分35分);救护行为得分为36.92±5.99分(总分45分)。③知、信、行得分比较及相关性: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对得分进行线性转换后显示,救护知识得分最低,态度得分次之,行为得分最高,三者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116.88,p<0.05),且三者具有正相关关系。④不同组别公众现场救护得分比较:不同民族、年龄、职业的公众现场救护得分不同(p<0.05)。⑤培训效果:培训后公众现场救护知信行各条目得分均得到提高(p<0.05),其中救护知识得分提升幅度最大;不同组别公众的培训效果不同,其中少数民族公众的培训效果优于汉族,18岁以下和40岁以上人群的培训效果优于18~40岁人群,农民的培训效果优于其他职业人群。⑥效果持续性:现场救护培训半年后的知信行得分降低(p<0.05),但仍高于培训前(p<0.05)。⑦满意度:研究对象对“滚雪球”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评分均大于4.5分(总分5分)。 结论:①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现场救护普及率距离原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②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现场救护知识缺乏,但参与救护培训态度积极,实施救护行为意愿正向。③“滚雪球”培训方式可满足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客观条件,普及范围广,可行性较强。④培训效果明显,研究对象满意,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