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和THz波段复介电常数与复磁导率测量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在微波和THz波段的复介电常数与复磁导率是各种应用系统如无线通信、雷达、微波遥感成像和射电天文等的关键基本设计参数之一。微波和THz波段的复介电常数与复磁导率的测量方法与技术就成为制约这些领域的关键瓶颈之一,基于不同测试原理的各种测量方法与技术层出不穷。在众多测量方法中,二端口传输线法(Two-Port Transmission Line Method,T-PTLM)以简单、宽带和精度适中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其核心是如何有效并精准地从传输/反射(Transmission/Reflection , T/R )、仅反射(Reflection-Only , R-O )或仅传输(Transmission-Only,T-O)测试得到的S参数中提取出待测材料不同频率点的复介电常数与复磁导率值。在全面总结文献中现有的各种提取方法与技术基础上,针对目前文献中主流提取方法与技术的不足,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式,以克服这些不足。依据S参数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材料的层数,将本文工作分为三个部分,主要贡献及创新点总结如下:
  1.针对基于T/R测试提取单层平板材料复介电常数广泛存在的谐振、多解和受到样品测试位置影响三大难题,首先依据电磁场理论提出新型解析提取方法,完善了抑制解析提取谐振的理论;然后创造性地提出一种计算复杂度低的组合提取方法,同时解决了这三大难题。实验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
  2.针对基于T/R测试提取衬底上薄膜和平板间粉末/颗粒材料复介电常数与复磁导率尚存的不足之处,拓展上述基于电磁场理论的方法,提出计算复杂度低且同时适用于TE10和TEM波传输线测试的解析提取方法。解决了衬底上薄膜复介电常数与复磁导率提取多解问题和平板间粉末/颗粒复介电常数提取谐振问题。实验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
  3.对于T/R测试无法实施或无效时必须应用的R-O和T-O测试,通常只用于单层平板材料。针对基于R-O测试的提取方法与技术尚存的两个不足之处,首先详细分析反射系数方程解决了复介电常数提取多解问题,然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消除了样品测试位置对提取的影响;针对基于T-O测试提取样品THz波段复介电常数存在的初值估计问题,提出基于传输系数的介电常数估算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验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和技术。
其他文献
在对电力系统典型潮流算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该文针对常规潮流算法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或不足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并通过适当的思想或方法加以克服和解决,从而使这些常规潮流算法的功能和应用领域得到了扩充、性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使PQ分解法能够兼容输、配电网络潮流解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该文采用自制的水热合成装置,经仔细地实验研究,成功地实现SnO基纳米结构厚膜气敏传感器的制备.该文运用XRD、TEM分析手段,研究了化学动力海陆空条件(合成温度、合成时间和pH值)对SnO结晶性和厚膜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到SnO纳米晶最佳合成温度合成时间和溶液的pH值,分别为160~180℃、8~12h和1.4~1.5.在此条件下可以成功地制备出5nm左右的短柱状SnO纳米昌,基于这种粉的SnO厚膜
学位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神经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提高,对计算平台的处理性能和能耗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计算平台基于存算分离的架构,受限于片外存储器的数据带宽和访存延时,即“存储墙”,计算机系统的算力难以充分发挥,限制了计算平台处理深度神经网络的性能和能效。三维存算一体是新型架构,通过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技术将多层存储层与逻辑层进行三维垂直堆叠,形
光学频率梳作为一种特殊的多波长相干光源,因其具有超宽频谱范围、固定重复频率,在高精度测量、光通信、超宽带微波信号接收等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应用。然而光频梳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测量误差、通讯系统连接中断以及微波信号接收失真,因此如何产生高稳定度的光频梳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基于电光调制器的光频梳产生方法及其稳定性提高方法这一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阐述了光频梳的主要产
随着集成电路的工艺不断逼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开始逐渐失效,通过降低晶体管尺寸的方式提升电路性能变得愈来愈困难。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兴起,芯片设计的需求已开始从主要以高性能为主逐渐转变为对性能、面积及功耗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要求。近似电路通过修改电路逻辑、简化电路结构的方式,实现了保证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芯片面积与功耗的目的。本文通过近似电路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计算的精度可调FFT处理器。精
微波光子信道化技术由于其大带宽的信号处理能力,在雷达、电子战、卫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于相干双光频梳的微波光子信道化充分利用了光子技术的并行和宽带优势,但现有方案的输出信道数和光频梳梳齿数相同,使得输出信道数受限。本文针对这一关键挑战,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建立了基于微波光子双输出镜频抑制混频的信道化解析模型,阐明双输出镜频抑制混频将输出信道数提升至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相控阵雷达提出了“高频、宽带、多波段、可重构、小型化”的新要求,这给基于电子技术的传统相控阵雷达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微波光子技术将光子技术的优势融入电子技术,有望突破“电子瓶颈”,提高相控阵雷达的性能。目前,国内外在微波光子相控阵雷达领域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微波光子功能单元大多由分立光电子器件构成,存在重量大、体积大、功耗高、稳定性差等缺点,这些缺点限制了微
分辨率是CMOS图像传感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高分辨率的CMOS图像传感器在天文检测、高清检测、机器视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分辨率越高,意味着像素阵列越大,像素阵列横向尺寸的增大对时序控制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向尺寸增大也使得延迟影响行选信号的正常产生。此外,超大阵列CMOS图像传感器在全局曝光模式下产生的瞬间导通电流会对电路可靠性产生影响。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超大阵列
目前5G技术应用日趋成熟,对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也逐步展开,相应的频谱资源拓展到太赫兹频段。随着通信频率的不断上升,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空气和水蒸气的衰减作用更加明显,使得信号传输距离缩短,基站建置量扩大,无线通讯系统的能耗问题亟待解决。其中,降低无源器件的功耗可有效降低系统总能耗,是实现无线通讯系统高频化发展的关键。低损耗介质陶瓷是发展新一代低功耗无源器件的基础,开展介质陶瓷在微波、太赫兹
源于远程、无中继、低成本、部署灵活等独特优势,高频(HF)通信一直在军用通讯、抢险救灾、全球广播等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新一代HF通信系统上,智能化是公认的关键特性。为满足未来智能HF通信系统长期规划和短期优化的选频需求,本文分别利用统计机器学习(SML)和混沌动力预测方法,建立了通信频率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报模型。本文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贡献如下:  1.针对通信信道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