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交通学院顶岗实习学生管理调研报告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t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较为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近年来得到了很多高职院校的青睐,它从一定程度上为高职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途径。许多企业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尝试着以“顶岗实习”的方式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然而这种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凸显优势的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棘手问题。顶岗实习体现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要求,在提高高职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方面作用斐然。然而这一切也有取决于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实施的好坏。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以自己工作的高职院校为个案,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求对实践给与一定程度的启示。文章主要分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阐述了本调研报告的选题背景、意义、调研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撰写本调研报告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涉及的关键概念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学生管理进行了概念界定,同时详细介绍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特点即:管理周期长,管理对象身份的双重性,管理内容的繁琐性,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密切相关的几种理论即人本管理,人性假设理论,过程管理理论,系统论理论。  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本文以黄河交通学院为个案,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现状调研,并对调研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进而得出调研结论主要包括:一、学生方面。对顶岗实习认识有偏差,实习积极性不高,对实习内容缺乏了解,存在盲目乐观倾向,对顶岗实习条件满意度低,对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的管理满意度不高。二、高职院校方面。存在顶岗实习计划制定不周详,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合作机制不理想,顶岗实习职业导师和专业导师的选派及管理不到位,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与顶岗实习单位未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致使顶岗实习考核成绩没有科学性,顶岗实习的总结管理缺乏或形同虚设等问题。三、实习单位方面。对接收顶岗实习生实习认识片面,顶岗实习培训体系不规范,缺乏对实习生的激励机制,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不规范等问题。  第五部分针对调研结果笔者认真分析了学校、实习单位、政府、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即:高职院校、实习企业、政府、顶岗实习学生“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体现在高职院校精心安排各项顶岗实习工作,实习单位强化实习管理建议,有效发挥政府宏观管理指导作用,顶岗实习学生的自我管理之路。  第六部分为结语,该部分指出此调研报告的不足之处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仅对一所高职院校及其合作的顶岗实习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使得研究内容不够全面,需要在研究上继续深入。另一方面本研究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一些影响因素和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而这些研究成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完善。
其他文献
在传统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新能源的推广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太阳能以其方便、清洁、环保的特点成为能源领域新宠,随之带动了光伏发电产业、多晶硅产业在
美国的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各项经济指标迅速下滑,它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这次危机也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对以进出口企
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课要让学生喜欢,应该一改枯燥、抽象、乏味的面貌.如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然而,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知识.
期刊
蚕茧收购实行保护价,对“中国茧丝绸之乡”江苏海安的蚕农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无论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还是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都是龙头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
期刊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专用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及对健康影响的调查问卷,2020年3~4月,采用“问卷星”的方式进行
许多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或管理等软实力的缺失导致其很难发展。由此可见,应该给予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无形的支持,有必要针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建立知识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知识服务,对企业进行知识孵化。但在开展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对知识服务体系的知识投入不足成为知识服务工作成效的瓶颈,这在无形中削弱了知识服务效果,影响了知识服务体系的效率。因此,研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知识服务体系的知识投入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