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里格气田S6区山1-盒8段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较大的经济潜力,研究其层序与沉积发育特征能够有效的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研究区山1-盒8段为河流相沉积,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思想,详细讨论工区目的层位河流相各级层序结构特征,明确层序地层格架中砂体分布规律。 本文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沉积相标志以及沉积微相类型划分进行系统分析,认为研究区盒8上亚段和山西组山1段为高可容纳空间多河道低弯度曲流河沉积,盒8下亚段为低可容纳空间条件下的辫状河沉积,并详细论述了它们的沉积特征,建立了不同时期的沉积演化模式。 针对研究区河流相特征,依据T. A. Cross的以基准面旋回划分为标志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技术,结合前人已有划分方案,将研究区山1-盒8段地层划分为3个长期、7个中期和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详细讨论了不同相带类型各级次旋回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以及与储集砂体发育的关系,认为辫状河相长期旋回为低可容纳空间,以发育“A型”短、中期旋回类型为主;曲流河相长期旋回通常为较高可容纳空间的对称型旋回,短、中期旋回主要为“A2型”和“C型”,在切河道剖面上表现出河道沉积区以“A型”、“C1型”旋回层序为主,河道间则以“C2型”为主的旋回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震资料的长期旋回层序格架和以中期旋回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高精度地层格架。 论文对比分析了曲流河和辫状河的砂体储集特征,以及基准面变化对储集砂体发育的影响,认为“A型”和“C1型”两类短期旋回为最有利的储层类型,一般位于中、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中下部,多是辫状河心滩沉积和曲流河边滩沉积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