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治法及用药规律探讨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近十二年来的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探讨其中的中医辨证分型、治法、药物组成的一般规律,从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法、组方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62篇,使用方剂68个,对其中医辨证、治法、用药采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找出其中医辨证分型、治法及用药规律。  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型:血瘀型占30%;气滞血瘀型占23%;肾虚血瘀型占19%;寒凝血瘀型占10%;热瘀互结型占8%;其他(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湿瘀互结型)占10%。  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法:行气化瘀法占32%;补肾化瘀法治疗占18%;清热化瘀法占16%,活血消癥法占12%,温经化瘀法占10%,其他(化痰化瘀、益气化瘀法)占12%。  3.68个方中共用药119种:活血化瘀药占26%,补益药占22%,清热药占16%、理气药占15%,化痰药占9%,温里药占4%,其他占8%。其中行气化瘀法中共用药物65种、补肾化瘀法中共用药物57种、清热化瘀法中共用药物61种、温经化瘀法中共用药物39种、活血消癥法中共用药物36种。行气化瘀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2味中药:赤芍、当归、丹参、枳壳、香附、桃仁、莪术、川芎、延胡索、三棱、五灵脂、红花;补肾化瘀法出现频数最高的12味中药:菟丝子、莪术、三棱、当归、赤芍、仙灵脾、香附、续断、丹皮、穿山甲、丹参、延胡索;清热化瘀法出现频数最高的12味中药:桃仁、败酱草、赤芍、香附、丹参、蒲黄、甘草、牡蛎、水蛭、蜇虫、薏苡仁、莪术。活血消癥法出现频数最高的12味中药:赤芍、丹参、莪术、当归、水蛭、鳖甲、延胡索、桃仁、三棱、桂枝、蒲黄、五灵脂;温经化瘀法中出现频数最高的12味中药: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小茴香、干姜、没药、延胡索、桂枝、香附、肉桂。  结论:1.本研究初步得出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寒凝血瘀型、热瘀互结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证型。  2.本研究初步得出行气化瘀法、补肾化瘀法、清热化瘀法、活血消癥法、温经化瘀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法。  3.行气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12味中药为:赤芍、当归、丹参、枳壳、香附、桃仁、莪术、川芎、延胡索、三棱、五灵脂、红花。  4.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12味中药为:菟丝子、莪术、三棱、当归、赤芍、仙灵脾、香附、续断、丹皮、穿山甲、丹参、延胡索。  5.清热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12味中药为:桃仁、败酱草、赤芍、香附、丹参、蒲黄、甘草、牡蛎、水蛭、蜇虫、薏苡仁、莪术。  6.活血消癥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12味中药为:赤芍、丹参、莪术、当归、水蛭、鳖甲、延胡索、桃仁、三棱、桂枝、蒲黄、五灵脂。  7.温经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12味中药为: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小茴香、干姜、没药、延胡索、桂枝、香附、肉桂。
其他文献
该研究旨在从整体、细胞、分子三个水平系统地探讨NO与内毒素温病营血分证的关系及NO生成的分子机制,并根据营血分证存在邪扰、阴伤、气虚、血瘀等病理变化,拟定以扶正为主的
该文探讨了雷公藤与强的松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以及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结果表明:(1)雷公藤与强的松对AA皆有显著疗效.(2)雷公藤能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目的:研究参附强心合剂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组织β受体mRNA的表达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造心衰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大
学位
中央电视台连续10年倾情奉献的《感动中国》以评选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年度人物为核心架构,让航天英雄杨利伟、警界女神任长霞、乡村教师徐本禹、深山信使王顺友、爱心大姐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N)、改良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MQ-SGAN)、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肩胛下角皮褶厚度(SSF)、上臂肌围(MAMC)、干体重
从2009年的第一天开始,以创意为名的市集上就多了一个不一样的原创设计品牌——拿来手工。尽管作为产品的功用性还有待完善,但还是延续了创作者张黎自美院就读以来形成的简单
根据中医"恐伤肾"及"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采用猫恐吓孕鼠的方法,建立了孕鼠"恐伤肾"及子代鼠先天"恐伤肾"模型,并观察了"恐伤肾"对子代鼠自然杀伤细胞(NHC)和白细胞介素-2(I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