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DF的个性化服务模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WWW(World Wide Web)出现,在随后的几年中它获得了空前的发展,Internet上的信息量以指数形式飞速增长。互联网上蕴藏着的海量信息,对于用户来说已经大大超过了可能的阅读量。通常用户在吸取有用信息的同时,也无奈的接收了许多无用的信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现在,用户如何才能有效的获取有用信息,网站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信息推荐给用户,已经成为许多用户和网站经营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成为一家网络公司是否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先机的关键。为此,本论文提出了以RDF元数据集为基础的个性化服务模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对当前的个性化服务模型进行了分类研究,分析了其核心技术以及国际上主要的个性化服务的已有系统,该部分的研究对把握国际上有关此方面的最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论文针对个性化服务研究中的用户兴趣提取和表示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结了用户兴趣提取和表示技术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当前的用户兴趣提取和表示的主要算法,并给出了一种新的用户兴趣提取算法和基于RDF的用户兴趣表示方法,仿真试验表明,这种算法和表示法能够准确的表达用户的实际兴趣。(3)论文提出了一个根据用户兴趣进行网络信息过滤的新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在过滤之前将信息用RDF元数据集表达出来,然后再与同样是以RDF表示的用户兴趣进行比较。这种算法的优点在于:信息过滤速度快、准确率高、不受信息的不同分类的限制、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有较强的实用性。(4)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论文还提出了几个供用户与系统进行有效交互的渠道。从而使用户可以对系统的工作进行全面监控,体现了用户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论文中,利用了RDF元数据技术来表示用户兴趣和网络信息资源,采用Agent技术来挖掘用户上网的历史信息,从而发现用户的兴趣所在,然后再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兴趣来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该模型的研究,在网站的个性化服务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由于网络中心节点发生故障或瘫痪造成整个网络出现大规模“问题”时,互联网本身的“脆弱性”也逐渐显露出来
计算机网络以及卫星数字通讯技术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支撑,使它具备了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该文对一个基于知识点的,由课件学习系统、作业系统和
在该课题研制现代自动化管材挤出生产线的设计过程中,在比较了多种控制方案后,设计了一种由现场实时控制与监视网络、本地辅助监控与工艺数据存取服务网络、远程监控诊断子网
随着数字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极低码率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基于H.263标准的低码率视频压缩编码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既有宏观预分配又有微观分割
本文介绍了飞行器气动外形图形网格服务,它实际上是一个使用网格技术开发的一个分布式可视化系统,实现了网格计算技术和分布式可视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有效帮助众多图形处理
本文首先讨论了递推最小二乘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即RLS-BP网络)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此网络现相对于传统BP网络在网络性能方面的改善。最后,根据目前国内航空作战指挥系
随着开放源代码运动的盛行以及国家对于软件版权问题的重视,我国的中小企业临两种选择:继续采用原有的基于微软Windows平台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ERP等)并为此付出昂贵的
该文首先介绍了面向对象方法引入的特性如封装、继承、多态等给测试面向对象软件带来的困难;然后按照软件测试步骤详细阐述了面向对象软件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回归测试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量呈带宽的指数级速度增长。人们希望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社会中,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所需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系抽取技术诞生并发
复杂机电系统中普遍是由多物理过程交互作用(即耦合)最终形成系统功能。这类耦合问题涉及多过程、多参数的多重耦合,问题求解难度很大。应用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