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概述了高铁(Ⅵ)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以及其在氧化合成有机物、水处理和用作碱性电池正极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系统研究了低浓度的K<,2>FeO<,4>水溶液在较宽碱度范围内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开展了碱性介质中K<,2>FeO<,4>、BaFeO<,4>、K<,2>Sr(FeO<,4>)<,2>、SrFeO<,4>等高铁化合物的电化学行为与K<,2>FeO<,4>电极的充放电特性的研究工作;分析了高铁(Ⅵ)化合物中阳离子种类不同时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在高铁化合物中,K<,2>FeO<,4>是最为人们所熟识、最为重要的化合物,它在干燥环境中的稳定性强,是制备一般高铁酸盐的前驱物.基于此,该文在第三章中首先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低浓度的K<,2>FeO<,4>水溶液(<2 mmol·L<-1>)在较宽碱度范围内(pH=8~饱和KOH溶液)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并研究了在不同碱度条件下,稀的K<,2>FeO<,4>水溶液中FeO<,4><2->的稳定性随其浓度的变化规律.在第四章中,作者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吸收光谱(IR)等技术对K<,2>Sr(FeO<,4>)<,2>、BaFeO<,4>、SrFeO<,4>等高铁化合物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恒流放电、电化学阻抗谱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这些高铁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放电性能.该章最后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法,从高铁化合物分子中相关原子之间的键长、阳离子和阴离子上的电荷及自旋密度布居等角度分析了K<,2>FeO<,4>、CaFeO<,4>和BaFeO<,4>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的极化作用越大,其相应的高铁酸盐就越不稳定.由于该文所研究的几种高铁化合物中,K<,2>FeO<,4>在干燥环境中放置时的稳定性最好,所以作者在第五章中仅研究了K<,2>FeO<,4>的充放电行为和放电机制.该文采用恒流充放电方法研究了K<,2>FeO<,4>在Pt网、Ag网和泡沫Ni等电极基体上的充放电性能,并通过分析这几种金属材料的阳极极化曲线行为,解释了为何所用电极基体不同,K<,2>FeO<,4>电极的充放电性能也相应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