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费城(Ph)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9月一2015年2月间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50例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每日。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骨髓细胞学检查、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依据检查结果及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同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0例CML-CP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为30月(5-101月),男:女发病比率为13:12,中位发病年龄43岁(14-73岁)。结果表明:1.累积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 R)率、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 R)率、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率分别为96%、90%、75%、58%、46%。2.预计1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97.8%、93.9%;5年的PFS率和EFS分别为87%、78%。3.患者用药期间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减少,I级、II级、III级、IV级分别为36%、20%、8%、4%。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有水肿(82%)、恶心和(或)呕吐等胃肠道反应(62%)、皮疹和(或)瘙痒等过敏反应(26%)、肌肉关节疼痛(28%)、心包积液(2%)。结论1.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ML-CP患者取得了较高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反应,可以延长患者EFS和PFS,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伊马替尼治疗CML-CP患者,剂量为400mg/日多能耐受,主要不良反应为血细胞减少和水肿,多数患者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及对症处理后耐受,少数不能耐受的患者选择服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后达到缓解。3.对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进行定期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监测,可及早发现治疗失败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