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以提高对GIST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GIST的3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病理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38例GIST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61岁。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生于胃22例(57.9%),小肠11例(29.0%),直肠、盆腔各2例(5.2%),腹膜后1例(2.6%)。38例GIST中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低度危险性GIST11例(28.9%),中度危险性GIST9例(23.7%),高度危险性GIST18例(47.4%)。其中表达CDl17(+~+++)34例(89.5%),CD34(+~+++)32例(82.4%)。与生存率有关的因素是肿瘤大小和CD117指标的表达。肿瘤直径≥10cm者的死亡风险是肿瘤直径<10cm者的14.787倍。CD117表达者的死亡风险是未表达者的0.052倍。结论:GIST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可发生于消化道的各部位以及盆腔、腹膜后,发生于胃者最常见,小肠次之,其他部位少见。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T检查阳性率高,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原发于胃肠道的GIST。GIST的确诊需要结合病理切片常规染色和标志物CDll7与CD34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判断。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和靶向药物治疗是治疗GIST的主要方法,肿瘤直径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D117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二者与GIST患者生存率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