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国内传统高校发展越来越开放化、多元化,呈现由内外部交流闭塞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传统校园,逐渐加快自身的开放多元化发展,开始更多地向社会开放、对公众共享、逐渐趋向城市型大学转型的发展态势。而城市型大学为大学校园带来的种种裨益之外,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忽视。二者的密切互动随之带来的是校园环境的被介入:交通流线混乱干扰、教学空间的神圣性和宁静氛围被打破、管理安全问题以及一系列的城市与校园交融在一起而产生互相的消极影响。高校校园城市化,在国外已不是新鲜的话题,而在国内,面对更复杂的城市结构、更大量的城市人口构成,更丰富的城市底图和错综的交通网络,还只是在小部分的尝试阶段,急需相关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本文探究城市和大学的开放关系,将重点切入到边界空间设计的营造。分析研究国内外一部分城市型大学校园,总结其在特定城市命题下的空间类型特征并提出应对此背景下的边界空间设计方法,核心是通过良好的城市与校园间边界设计去营造更适宜学习的空间氛围,为今后更多大学城市化转型提供一定的设计方法参考和指导,同时试为城市型大学中学习空间的置入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旨在平衡城市生活与学习氛围,创造出更适宜学生学习交流的教学环境与亲切宜人的城市边界空间。研究分为五个章节。其中第一章阐释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梳理既有研究脉络,并对研究范围、对象予以界定。第二章中对城市型大学边界空间所涉及的概念以及二者面对时代发展而提出的需求做出描述,以期为后续关系的研究提供相对宏观的研究基础。第三章从边界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城市环境与大学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关系,描述宏观的基本边界类型,并基于人的感知对学习空间边界作出描述,是第四章边界设计方法的来源。第四章基于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城市与学习空间边界矛盾的若干设计方法,分为确定和不确定边界两大类型下的偏向内外部秩序、模糊设计的原则,及原则下的具体设计策略,并用大量国内外城市型大学案例予以解释说明。第五章选择两个代表性的城市型大学及边界学习空间实例,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楼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刘鸣炜学术楼,边界设计方法在两者中的应用以创造喧嚣中的静谧和秩序的真正融合,以说明边界设计方法的融合应用以及验证边界设计方法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