诅楚文疏证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诅楚文》自被发现时起,便引起文入学者的极大兴趣。他们或着录,或题咏,或释读,或辩伪。《诅楚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书法价值。其文辞,相对於春秋战国其他出土材料来说,释读相对比较容易,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参照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中吴刊本”的基础上,参照“汝帖”本和“绦帖”本,对其文字进行考释梳理.对於《诅楚文》的真伪问题,本文结合已经出土的秦国金、石、陶文、封泥、竹简等材料,进行集体观照,以期从字形方面论证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文化身份认同是五四新文学以来的重要内容,亦是贯穿中国文学史上始终未曾中断的线索。文化身份的书写既是作家个体经验与当时文化认同失落的社会心理结构的融合物,还承载了作家
左翼启蒙派文艺思潮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中,在五四启蒙思潮和鲁迅思想与创作的影响下,一批被称为“鲁迅后期弟子”的左翼作家与其他有共同思想倾向的作家一道
卫慧与杜黄耀、一班、哮、琮都是中、越当代女性文学较有代表性的作家。虽然她们是来自于两个不同国家的作家,但她们的作品都试图从民族的深层文化出发来表现生活、挖掘人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