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维摩诘信仰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k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維摩詰信仰為研究對象。全文由緒論、正文八章共九部分組成。 第一章“緒論”介紹了選題的意義、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現狀。 第二章“敦煌遺書中保存的《維摩詰經》及相關文獻”,作為全文的開頭,通過對敦煌現存維摩詰文獻的四種體裁的分析,指出經譯、註疏、講經文、唱詞等體裁在歷史上的次第出現,反映了維摩詰信仰漸趨通俗化的演進過程。第三章“《維摩詰經》的傳譯與魏晉文化的變遷”,主要描述了佛經傳譯的背景,討論了自漢末至鳩摩羅什時代《維摩詰經》經歷的六次翻譯,論證了支謙本、竺叔蘭本及羅什譯本同中國上層士大夫文化的親和關係,並對《維摩詰經》盛行的原因要素作了分析,認為《維摩詰經》的人物原型、典故及譬喻均與《般若經》有著相同的本源。這兩部大乘佛經中的方便之法(指導修行和教化的策略)、語言藝術觀均對當時文化中心地區的士大夫之立身行事及其詩文創作以巨大影響,謝靈運、宗炳可為代表,而遠離清談,生活在鄉間石室的僧侶,則開啟了維摩詰信仰同中國民間俗信仰相結合的途徑。 第四章“南北論講之風中的維摩詰”,通過對南朝齊梁陳時代南北文化交流的分析,指出在南北兩地的上流社會中,皆流行崇奉維摩詰、重視論講的風氣。顧愷之首創的維摩像,畫壇上大量流行的名士、名僧像,北魏龍門石窟的維摩造像,以及佛教界南北諸師對《維摩詰經》的判釋等,均為這種論辯風尚的產物。敦煌維摩經變之所以始於隋朝,其原因亦在于河西佛教偏重戒律,偏重禪法經典的傳譯,而未形成重講論的風習。 第五章“隋代的維摩詰信仰”,以智顗、吉藏二人之《維摩詰經》注疏為本,重點探討了天台、三論法師與維摩詰信仰之關繫,指出了二者於教理上承淨影寺慧遠,下啟唐代淨土諸師的重要理論意義。 第六章“維摩詰信仰在中土的民眾化過程”討論了齊梁以還,原本作為士大夫精神寄托的《維摩詰經》,其影響向下層社會滲透的過程。從現存資料看,促使維摩詰信仰最終由士大夫信仰轉變為民間信仰的因素主要有三項:民間寫經及禮懺法會的風行,維摩詰别稱(金粟如來、王氏說及其眷屬)的流傳,寶誌、傅大士等維摩詰式的人物典範的出現。它們大致是從齊梁到隋唐次第發生的現象。第七章“唐代前期的維摩詰信仰”,則從三個層面討論了維摩詰信仰在佛教各宗派(主要是法相宗、禪宗、華嚴宗)、文人及民間的不同表現,並指出在傳授維摩詰教理時在中土僧俗中所發生的文化誤讀現象。 第八章“唐代中後期的維摩詰信仰”,分四節。前二節討論了維摩詰信仰在佛教界及中晚唐文人中的表現,揭示出士大夫的維摩詰信仰在中晚唐逐漸走上與中國隱士文化合流之路。後二節則以敦煌文獻及考古文物為本,對盛行於民間的《維摩詰經講經文》及維摩變相進行了分析,指出二者相輔相成,在中晚唐日漸敘事化和通俗化的同步發展趨向,經變中表現維摩詰各種神變的畫面不斷增加,標誌對維摩詰神通及《方便品》中維摩詰俗世生活的崇信成為民眾信仰的主流。 第九章“結論”,概述全文要點,總結維摩詰信仰的形成史。
其他文献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英国宗法制农村社会衰亡的一曲挽歌,其情调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欢快——忧郁——悲凉.这种情调的演变既饱含着他的乡土情结,又是他宗教情感和哲学思想
该文对沈从文的水、船、野花以及山洞这四大经典意象所构成的意象群落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和关联性分析,试图通过对意象本身内涵以及对意象之间微妙关系的发掘,进一步释放沈从文
本课题从汉语的语法结构入手,探讨汉语的韵律与汉语语法结构的关系,并着重考察"的"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文章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研究定中结构的韵律,一是对一般定中结构韵律
离婚是一种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世界大多数文化形态里,女性普遍地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在离婚问题上尤其如此.中国传统文学对离婚的书写大多是以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作为参照而展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近年来对汉语副词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进行过系统的专项研究.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是副词中最复杂、最有特点的一个类,该文试图通过这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尝试着利用分析与综合,运用语义场等理论,对与矛盾修辞法相关的一些修辞现象进行了区分,进而从语言形式上对矛盾修辞法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它与逻
学位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共产党员加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