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移Chirp调制的通信信号抗截获波形设计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ta_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移Chirp调制(Frequency Shift Chirp Modulation,FSCM)以其远距离、低功耗特性成为了物联网领域的有力解决方案,同时又因起源于雷达场景的Chirp扩频技术而受到了军用物联网的关注。然而,调制方式简单与安全性能不足成为了制约FSCM在高安全性应用场景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FSCM的通信信号抗截获波形设计,旨在提升该调制方式抗截获性能的同时保证合法通信双方的正常通信。首先,分析了传统FSCM信号的调制解调基础与时频域特性;研究不同采样频率与收发双方存在同步误差时对解调性能的影响;分析了FSCM信号的自相关性能,为后续抗截获评估体系建立与抗截获波形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选择信号存在性检测概率、瞬时频率变化率估计正确率与解调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作为不同截获层面的评价指标,从而建立适合FSCM信号的抗截获评估体系。此外,还为分析抗截获波形的调制解调变化提出了类星座图的概念。仿真结果表明传统的FSCM信号具有抗截获优势,但为了进一步提升通信安全性,选择易改善性能的后两个截获层面作为波形设计依据。然后,根据FSCM的物理层特性设计了基于循环移位值变换(Cyclic Shift Value Transform,CSVT)的抗截获波形,该方案结合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秘钥提取方法与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秘钥共享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存在同步误差,所提方案均能在第三层面有效避免截获且不造成合法接收方的性能损失。此外,该方案不增加额外硬件设备与收发功耗。最后,针对CSVT的固有缺陷设计了基于时频分割与置乱(Time-Frequency Division and Scrambling,TFDS)的抗截获波形,该方案以时域成型窗算法为理论依据,结合了伪随机序列生成技术与中国剩余定理。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无抗截获设计的FSCM相比,所提方案能够同时在第二和第三截获层面有效提升抗截获性能。较前一个方案更加灵活多变,不仅减少了协商环节而且提升了抗截获性能。
其他文献
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改善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频谱泄露严重、同步要求严格、需要循环前缀等问题,作为新型多载波方案,更契合移动通信发展的要求。但是,复数域正交性的丧失,带来了FBMC符号之间的干扰。这种干扰取决于FBMC采用的滤波器组和发送的数据
由于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物联网在医疗、运输、环境等领域都有着深入的应用,并且大范围内的万物互联可能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可是,伴随物联网场景应用的逐渐增多,一些传统的物联网算法将在一些特殊应用的场景中失去实用性。因此,在通信上,如何选择新型的算法,从而能够让通信信号能够在物联网领域弥补传统通信系统的缺陷成为当下的热门议题。得益于线性调频信号的低功耗传输特性和较强的抗多普勒频偏特性,以Lo R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作用距离远以及穿透性强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军事侦察和民用测绘等领域。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将SAR载荷搭载在卫星平台的遥感系统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目前在轨的星载SAR多为低轨SAR(Low Earth Orbit SAR,LEO SAR),其方位分辨率与测绘带宽度相互制约,重访周期长,抗打击能力弱,提升卫星轨
外辐射源雷达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被动”地接收第三方辐射源所发出的电磁波,接收机接收到来自电离层所折射的电磁波,而电离层的时变、非均匀结构,影响了在电离层中传播的电磁波。电磁波的回波谱展宽或发生分裂,目标被强杂波的功率谱淹没,从而严重影响雷达接收机的检测性能。本文首先根据外辐射源雷达的工作机理,推导雷达接收端的信号处理模型,将匹配滤波后的回波信号,进行相位扰动校正,校正后的回波进行目标检测。其次
逆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对各散射点的运动状态都相同的刚体进行成像,但通常情况下,目标除了主体运动,还会存在一些与主体运动不同的微动。微动调制产生的微多普勒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目标主体成像来说是不利的,如果微多普勒效应很严重,它会干扰甚至直接淹没目标主体的像,进而影响成像效果;对于目标的识别和分类来说是有利的,可以通过雷达回波中的微多普勒信号获取目标微动部件的信息,有利于目标探测。因此,将雷达回波中
超材料吸收器的原理是当电磁波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调节结构形状、大小、间距等参数使物体表面的阻抗与自由空间相匹配,减少了物体表面的反射和透射,实现光吸收。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已经在微波、可见光、红外、太赫兹等频段的单波段、双波段及超宽波段实现了吸收,其在生物医学传感、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目前超材料吸收器的发展趋势是设计结构简单超薄高效率的可调单波段或超宽波段超材料吸收器。本
搜索跟踪转台是光电跟踪系统的安装平台,作为光电设备进行稳定跟踪的安装基准,可以实现光电设备方位与俯仰方向的姿态调整,是搜索、跟踪系统的光机结构基础。当光电跟踪设备处于跟踪模式时,由转台造成的指向误差对跟踪目标的跟踪精度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转台的指向精度分析工作必不可少。本文根据技术指标要求,进行了搜索跟踪转台的总体设计,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完成了指向误差建模分析,并对转台研制提出了精度设计建议,通过
绝对距离测量技术以其测程远、精度高、过程可中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型机械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大尺寸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测量精度和测量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其需求已从单一维度的距离测量逐步拓展到空间三维测量。因此,研究高精度、远测程、集成化、对环境适应力强的绝对距离自动跟踪测量技术是未来科研的重点。调制波相位式激光测距技术以其高精度、大范围和易于集成的优点成为近年来绝对距离测量
ADC作为沟通模拟域与数字域的媒介,在MEMS陀螺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结构的ADC以满足实际的各种应用场景,SAR ADC和Sigma-Delta ADC是其中的两种常见结构。在这两种ADC的结构中,都少不了数字接口电路的配合,数字接口电路对原始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ADC转换的数据输出。本文针对一种12位带校准的SAR ADC和一种24位的Sigma-Delta ADC,
传统的调制解调方法是将信息加载在信号幅度、频率和相位上,接收端则通过包络检波、鉴频、鉴相等非相干或其他相干方法进行解调从而完成信息传输。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信号载波体制差异承载信息的新型调制解调方法,称为“载波体制键控”。该技术可以兼容基于块传输的单载波和多载波通信体制,同时在原有系统框架基础上附着了一条新的通道用以传输额外的键控信息。本研究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