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又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一种主要累及阴道粘膜的念珠菌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有外阴瘙痒、红斑、白带增多、豆渣样或凝乳状白带等。VVC发病率很高,而且容易复发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此病具有传染性,虽不危及生命,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念珠菌感染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首要原因,本病病因复杂,顽固难愈,常用的唑类抗真菌药物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乳酸杆菌作为阴道微生态优势菌,对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健康妇女与VVC患者阴道乳酸杆菌菌种构成及分布可能存在地区差异;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引起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呈上升趋势,有关细化至不同种属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的相关报导较少。目的:1.比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与健康妇女阴道乳酸杆菌分布及产H2O2能力的异同。2.初步研究健康妇女阴道内常见的嗜酸乳酸杆菌、干酪乳酸杆菌、詹氏乳酸杆菌、唾液乳酸杆菌对不同种念珠菌生长抑制能力的差异;不同培养时间乳酸杆菌对念珠菌生长抑制的强弱,更为准确的为筛选优势菌株用于预防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生及复发的生态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将收集到符合条件妇女阴道分泌物接种在MRS乳酸杆菌琼脂培养基上、CO2烛缸、37℃培养。采用微量生化试验鉴定乳酸杆菌,并将乳酸杆菌接种在H2O2鉴定培养基,观察是否产H2O2;2.挑选健康组优势乳酸杆菌,用纸片法测其对阴道不同念珠菌不同时间抑菌圈直径。结果:1.两组在乳酸杆菌阳性率及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健康组阴道乳酸杆菌产H2O2阳性率明显高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组,分别为14例和6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3.四种乳酸杆菌分别对3种念珠菌生长抑制作用强弱不同,其中嗜酸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近平滑念珠菌则为干酪乳酸杆菌对其生长抑制作用最强;4.乳酸杆菌对念珠菌生长抑制作用以48小时最显著。结论:1.健康人与VVC患者阴道内乳酸杆菌阳性率及分布相似,产H2O2乳酸杆菌与抑制VVC发生有相关性;2不同乳酸杆菌对念珠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不同:3.乳酸杆菌对念珠菌的生长抑制有一定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