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应用益肾祛瘀汤配合股骨头髓芯减压硫酸钙骨水泥注射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优化该病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课题相关纳入标准,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入河南省中医院关节科并确诊为临床Steinberg分期中Ⅰ、Ⅱ期的股骨头坏死病人,按照住院号随机选取29例32髋,随机分为A(实验组)、B(对照组)两组。其中A组采用微创股骨头髓芯减压后进行硫酸钙骨水泥加压注射,术后第二天开始服用益肾祛瘀汤对症加减,每日一剂,1个月为一疗程,服用3个疗程,B组采用单纯髓芯减压后硫酸钙骨水泥加压注射治疗。两组术后均常规采用抗生素抗感染(<2天)、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促进骨愈合药物治疗,伤口处每两日换药一次直至伤口愈合拆线。术后对两组患者持续随访12个月,收集其一般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月Harri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月疼痛NRS评分;定期X线复查:术后当日、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根据影像学指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评价,建立数据库,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X±S表示,两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统计学具有意义。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1)两组术后12月NRS疼痛评分:A组(2.31±0.873)分,B组(3.06±1.181)分,A组NRS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P<0.05)。(2)两组术后第12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组(86.13±4.425),B组(80.94±5.092),A组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9,P<0.05)。(3)术后三月与术前Harris评分、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中Harris评分实验组t=-1.159,P=0.264;对照组t=-1.567,P=0.138;NRS评分实验组t=1.732,P=0.104;对照组t=1.695,P=0.111(4)术后六月对比术后三月Harris评分、NRS评分有明显提高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arris评分实验组t=-9.427,P<0.001;对照组t=-6.953,<0.001;NRS评分实验组t=3.884,P=0.001;对照组t=5.172,P<0.001(5)术后一年对比术后六月Harris评分、NRS评分有明显提高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arris评分实验组t=-8.103,P<0.001;对照组t=-5.477,P<0.001;NRS评分实验组t=7.730,P<0.001;对照组t=-5.137,P<0.001。两组术后效果较差者均为SteinbergⅡ期当中的C型,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10.817,P<0.05;B组:t=-9.084,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NRS疼痛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8.092,P<0.05;B组:t=-2.535,P<0.05)。本次随访期间A组有1髋保髋失败,股骨头塌陷后行关节置换,保髋率为93.75%;B组3髋最终行关节置换,塌陷率为18.8%,保髋率为82.2%。结论:相对于单纯硫酸钙骨水泥组,硫酸钙骨水泥注射+益肾祛瘀汤具有更多的优势,对预防股骨头塌陷,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股骨头坏死预后疗效是肯定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后期塌陷,继而出现髋关节炎,以致日后不得不行关节置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