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期绿光照射对云岭红肉鸡胚胎生长的影响

来源 :云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1990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孵化期不同强度和不同光照周期绿光照射对云岭红肉鸡胚胎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1024枚云岭红肉鸡种蛋为素材,孵化期间采用高(250~475 Lx)、中(100~249Lx)、低(25~99 Lx)3种强度的LED绿光对云岭红肉鸡种蛋进行照射,从中优化出适宜胚胎发育的最佳光照强度。在最佳光照强度的基础上,设置3种(24L:0D、16L:8D、8L:16D)光照周期,两个阶段的试验均以不接受任何光照的黑暗孵化作为对照组。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强度和不同光照周期绿光照射下云岭红肉鸡胚胎发育及出雏当天(H0)雏鸡生长指标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孵化期间接受不同强度绿光照射可显著促进鸡胚生长发育,尤以高强度绿光照射更为明显。种蛋孵化至14胚龄时,高强度组的胚胎重(10.55 g)、胚胎体长(8.90cm)和胚胎胸肌重(0.56 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强度组(P<0.01),中强度组的胚胎重(10.01 g)、胚胎体长(8.72 cm)和胚胎胸肌重(0.53 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强度组(P<0.05),而高强度组的胚胎重、胚胎体长和胸肌重等生长指标较中强度组均有所提高;种蛋孵化至16胚龄时,高强度组的胚胎重(16.65 g)、胚胎体长(11.11 cm)和胸肌重(0.83 g)等指标显著高于中强度组、低强度组和对照组(P<0.05),中强度组的胚胎体长和胸肌重略高于低强度组和对照组;种蛋孵化至18胚龄,高强度组的胚胎重(24.19 g)、胚胎体长(12.94 cm)和胸肌重(1.00 g)等指标均高于中强度组、低强度组和对照组(P<0.01),中强度组的胚胎重(0.52 g)、胚胎体长(12.41 cm)和胸肌重(0.86 g)等指标显著高于低强度组和对照组(P<0.01);雏鸡出雏当天,高强度组的体重(42.59 g)、胸肌重(1.18 g)和心脏重(0.38 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中强度组、低强度组和对照组(P<0.05),中强度组的体重显著高于低强度组和对照组(P<0.05)。(2)孵化期间每日接受16~24 h高强度(250~475 Lx)的绿光照射有利于促进鸡胚的生长发育。种蛋孵化至14胚龄时,16L:8D组的胚胎重(11.85 g)、胚胎体长(9.23 cm)和胸肌重(0.63 g)等指标较8L:16D组、24L:0D组和对照组均更高,8L:16D组的指标次之;种蛋孵化至16胚龄时,16L:8D组的胚胎重(18.15 g)、胚胎体长(11.03cm)和胸肌重(0.86 g)等指标较8L:16D组、24L:0D组和对照组均更高,24L:0D组的指标次之;种蛋孵化至18日龄时,16L:8D的胚胎重(25.05 g)、胚胎体长(13.15 cm)和胸肌重(0.93 g)等指标较8L:16D、24L:0D组和对照组均更高,24L:0D组的指标次之;雏鸡出雏当天,16L:8D组的雏鸡体重(43.50 g)、体长(17.04 cm)和胸肌重(1.12 g)等指标较8L:16D组、24L:0D组和对照组均更高,24L:0D组的指标次之。综上所述,孵化期间每日接受16h的高强度(250~475 Lx)绿光照射能显著促进云岭红肉鸡胚胎的生长发育。
其他文献
由于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其附属品菌渣的产量也越来越多,且菌渣富含有机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活性物质,可以作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果不妥善处理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探究菌渣的基质化利用,是既可以有效对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减少基质的造价成本重要课题。另一方面由于云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大多数的高速公路都在多山地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等原因,便需要进行边坡绿化
学位
作物干物质分配指数或系数反映了器官间干物质的生产过程,本研究基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10-2011年、2017-2018年3个试验站点(陇川、芒市、瑞丽)的田间实验数据,分析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籽粒间同步生长的关系,根据气象、作物及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用分配指数和分配系数的方法建立了干物质分配模型,模拟干物质的分配动态,从而实现云南热区冬玉米的产量预测,对模型进行参数调试与检验,并对两种
学位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土壤中重要的一类微生物,会与绝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显著影响植物生长与重金属累积,但其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的影响,了解还不够。本文采用土柱内置生长芯的试验装置,土壤不灭菌(土著AMF)或灭菌后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oss
学位
土壤强还原处理(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作为新兴的土壤修复技术,该技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有机物料并长时间淹水覆膜,以此创造强烈的厌氧还原条件来达到杀灭土传病原菌的效果,并有大量研究证明其杀菌效果显著。然而,我们除研究RSD处理的灭菌能力之外,还要对其肥力效益和环境效应进行研究。目前,有学者提出RSD处理会产生大量有机酸,释放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改变土壤的微生
学位
林药间作可以充分利用林地和林荫资源,增加林业生产的短期收入。核桃下间作滇黄精是云南核桃林复合经营模式的选择之一。前人研究明确了最适滇黄精生长的郁闭度,但不同树龄树木冠层结构和林下微小环境存在差异,不同树龄冠层结构对滇黄精光合特征的影响尚不清楚,林下滇黄精光合特性与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有待明晰。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3个处理(核桃树树龄分别为6年(6a)、11年(11a)、20年(20a))和一个对照
学位
甘蔗梢是甘蔗收获后的副产品,其纤维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差、易发霉变质,青贮可延长甘蔗稍的利用时间。但其单独用作青贮原料时,调制出的青贮料纤维成分较高,丙酸、丁酸等物质含量过高,青贮品质较差。本研究将甘蔗梢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通过青贮玉米来调节甘蔗梢的青贮品质,先探明甘蔗梢全株玉米最佳混合青贮时间,后选用绿汁发酵液、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进行添加剂青贮,探明各生物性添加剂对甘蔗梢全株玉米混合青贮
学位
云南省是我国辣木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辣木瑙螟(Noorda blitealis Walk)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辣木的重要害虫之一,作为新发现的入侵性害虫,已给云南省辣木生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目前该虫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农药残留问题势必会影响种质资源环境和人畜安全,甚至影响到经济贸易和社会进步的和谐发展。选用抗虫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绿色防控害虫措施之一
学位
为了促进全株玉米产业化开发,本研究以云瑞121全株玉米为试验材料,开展昆明地区全株玉米青贮添加剂种类及配比的筛选研究。研究分两个试验开展:(1)全株玉米青贮调制适宜乳酸菌种类及配比筛选研究。设8个处理,包括自然发酵(CK)、添加植物乳杆菌(Z)、布氏乳杆菌(B)、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1:1(Z1B1)、1:5(Z1B5)、戊糖片球菌+布氏乳杆菌=1:1(W1B1)、1:5(W1B5)、植物乳杆
学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有着“牧草之王”的美誉,在我国南方不能有效推广栽培利用的限制因素之一就是由于其耐酸铝能力不强。褪黑素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和生理学作用的多效性分子,可缓解植物的铝毒害,但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前期筛选的耐铝性差异显著的两份紫花苜蓿WL525HQ(耐受型)和三得利(敏感型)品种为材料,在探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紫花苜蓿铝毒害缓解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
学位
相较于传统的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等手段,通过有效育种来提高动物预防疾病的能力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现已发现许多由遗传基因调控的动物细菌性疾病,例如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乳腺炎等。在已知的抗病基因中,发现SLC11A1基因与许多疾病的抗性都有关联,特别是SLC11A1基因3′UTR区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的多态性被认为有助于抗病育种策略的制定和抗性牛的选育。文山牛作为我国最为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