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8-1920年,苏俄经历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本文研究这一时期列宁的文献,发掘列宁的理论遗产,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本文将这一时期列宁的重要著作归类为两个方面:一是应对当时苏俄特殊形势和环境而产生的重要著作,二是研究和反映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而形成的重要著作。前者包括应对签订和约以及党内分歧而产生的著作、应对饥荒和征收粮食问题而产生的著作、应对前线战事而产生的著作、应对反苏维埃政权恐怖活动而产生的著作。后者包括反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阶级、阶层理论的著作、反映加强管理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理论的著作、反映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民主理论的著作、反映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的著作。
本文重点研究了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列宁的文献,并揭示出这些文献的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如重点研究了《论革命空谈》,揭示出列宁关于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正确地认识革命力量、反对“革命空谈”、区分“两种妥协”的理论。重点研究了《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揭示出列宁关于苏俄必须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重点研究了《皮季里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揭示出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必须善于促成和利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政治立场转变的理论。重点研究了《关于粮食状况和军事形势》,揭示出列宁关于“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工人政权要尽可能地照顾农民利益的理论。
本文揭示出非常时期列宁思想体系中具有合理性、符合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的内容。如在粮食问题上,列宁主张以“合乎人情的方式”征收粮食。他提出,必须征收到一定数量的粮食,使非农业人口“不致饿死”;必须用工业品换取农民的粮食,保障贫苦农民生存的权利;在征粮过程中不得使用暴力手段,并且要肃清队伍中“坏分子”,保证征粮工作健康地进行。如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的问题上,列宁始终坚持适度“妥协”的原则。这包括:向德帝国主义妥协,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向社会革命党妥协,实行“土地社会化”;向中农妥协。建立并巩固工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