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汹涌的新冠疫情更给本就日趋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增加了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我国已转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社会治理还面临诸多难题,内外局势都要求党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执政文化是执政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将其政党理论、政治追求、执政方式等和社会整体价值观相融合的产物,因此执政文化建设的推进对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提升执政效率有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执政文化的内涵进行了重构,阐明了政治文化是执政文化的形成基础,而政党文化则是执政文化的原始载体,又将执政文化的四大特性和三大功能作为细节补充,最大限度充实了“执政文化”的抽象释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这两者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原则和特色,并显著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建设历程中。
  从对关键历史节点的把握出发,可以将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划分三个阶段,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确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还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拓。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历史实践基础和现实实践环境进行综合考察,会进一步明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的改革方向与建设路径。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要向前发展,必须通过对国际、国内和党内三个层次执政环境的优化,形成良性循环的执政环境生态;必须重视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主体作用的发挥,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全方位文化熏陶,进一步打通执政文化建设载体的渠道;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和实践经验,持续完善执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持与制度保障体系。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将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提供坚实保障。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探讨。影子银行简单来讲,指能行使商业银行信贷功能,但却不受或较少受到监管的机构或业务。影子银行的出现,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进而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中小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实体经济稳定性。因此,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现
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短暂的萧条和恢复,便步入了长达十多年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很多人将此称之为“日本经济的奇迹”。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与此巧合的是,这一时期也是日本社会人口结构的拐点。学者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双拐点”,即:经济从高速增长步入中低速增长的拐点;社会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的拐点。这种巧合向我们提示:人口结构的变化或人口老龄化是否是
学位
“中心-边缘”理论源于国际贸易,揭示了“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的差异性和不平等方面的失衡性国际经济关系。近几十年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已经超过了全球商品贸易的规模和速度,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根据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模式,本文大胆假设国际资本流动中也存在“中心-边缘”格局。在当前非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构成了资本流动的中心国家,处于积极而有利
中国入世以来,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合作和多双边经贸的步伐。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无论是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298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我国吸引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达1350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快速增长。双向对外直接投资在提高资源配置
学位
不利天气冲击容易引发社会冲突。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民叛乱是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已经有许多研究考察了一些能够缓冲天气冲击并抑制社会冲突的因素(如儒家文化,玉米、番薯和典当业等),但尚未有实证研究注意到商品市场也可能发挥类似的作用。商品市场之所以也可能具有缓冲天气冲击、抑制农民叛乱的作用,其机制在于:发生不利天气冲击时,灾区可以通过商品市场获得外界的粮食缓解粮食短缺问题,并进一步抑制农民叛乱。  通
学位
2008年经济危机后,为摆脱经济下行的轨道,美国、日本、德国先后提出了“重振制造业”(2009年)、日本版“第四次工业革命”(2010年)、“工业4.0”(2012年)等战略计划,而我国也于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这些战略规划的陆续出台拉开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帷幕。而作为第二经济大国,我国应如何借助于这一难得机遇来
学位
该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作为理论层面分析,在界定公平相关概念和归纳政府调控基本理论依据的同时,具体阐明了以政府—财政机制促进公平的现实必要性和客观可能性.第二部分,从实证的角度,以转轨时期宏观经济体制变迁为背景,将现代财政体制变更所涉及的利益格局调整及其效应的公平状况具体分为中央—地方、政府一个人双重层面,着重对体制隐含的公平缺失和落实于收入分配的现实公平问题进行考察.第三部分,在把握现阶段促进
学位
该论文全面论述了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相关问题. 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证券内幕交易进行法律规制的历史和立法现状.然后批评了否定内幕交易法律规制必要性的观点,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为什么要规制内幕交易,并分析了中国证券内幕交易盛行的体制上和社会文化心理上的原因. 在论文主体部分,论述了内幕交易行为的构成和内幕交易的归责理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参考美国法和欧洲法的法理和法律规定,建构了中国关于内幕
学位
加强政府采理论研究,借鉴国际经济组织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以建立符合惯例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该文研究目的.该文从政府采购的理论研究着手,通过对政府采购进行历史考察,指出政府采购的起源与发展、基础理论及其演变、概念与特征和主要目标;分析政府采购与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性质;比较与分析了国际经济组织与发达国家(地区)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剖析了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一般特征;总结了中国政府采购实践经验
学位
农业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被誉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三块地”,其中农民宅基地因为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兼具家庭财产功能而特殊复杂,也因为它产生于人民公社时期的计划经济时代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深化改革。因而,宅基地制度改革是解决农地长期闲置与加速农民市民化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今后实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着力点。从2014年我国开始在全国部署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迄今,我国一直在逐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