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作用下泥石流源区固体物质可移动判别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li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动力作用下泥石流源区固体物质失稳、移动形成泥石流是山区流域最为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尤其汶川地震后,频繁暴发的泥石流直接影响到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目前,对流域内沟道、坡面内固体物质失稳、起动、运动过程等理论及试验研究较多,而固体物质在水动力作用下是否移动的临界问题研究较少。  针对泥石流源区固体物质在水动力作用下是否移动的临界问题,本研究从泥石流源区松散固体物质和水动力条件入手,基于力学平衡原理,提出可移动固体物质概念;通过力学分析,建立其在饱和渗流、饱和渗流+表面径流共同作用下的动力表达式、阻力表达式以及可移动厚度临界判别式;进而通过多物理场数值模拟和同尺寸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此外,对泥石流源区土体在非饱和渗流条件下含水量、孔隙水压力等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原位观测和分析,为探讨固体物质在非饱和渗流条件下的可移动性问题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分析研究,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1)基于力学平衡原理,提出了可移动固体物质概念及其定义,并与传统的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动储量、有效固体物质等术语进行了区别  可移动固体物质为“当水动力(渗流、表面径流)和重力分量的合力不小于阻力时,土层中临界厚度范围内的土体”,基于力学平衡原理导出,具有明确的物理力学意义。可移动固体物质判别式{ F动<R,固体物质不移动 F动=R,固体物质临界可移动F动>R,固体物质移动  (2)建立了水动力(饱和渗流/表面径流)和重力分力共同作用下坡体可移动固体物质判别模型  首先对可移动固体物质进行分类,然后选择平直型坡体为研究对象,建立饱和渗流、饱和渗流+表面径流共同作用两种水动力方式下的可移动固体物质判别模型。动力(dF动)及阻力(dR)表达式  (a)饱和渗流:dF=γw·sinθ·dxdydz+γsat·z·tanθ·dxdy+γsat·sinθ· dxdydzdR=c+(γsat·zdxdy+γsat·cosθ·dxdydz-γw·z·dxdy) tanψ+(γs-γw)(1-n)cosθ·dxdydz  (b)饱和渗流+表面径流:{z=0,dD动=0z=H+ d50,dF动=γw·H·Jdxdyz>H+d50,dF动=γw·sinθ·dxdydz+γw·H·tanθ·dxdy+γsat·tanθ·z·dxdy+γsat·sinθdxdydzdR=c+(γw·H·dxdy+γsat·z·dxdy+γsat·cosθ·dxdydz-γw·z·dxdy)tanψ+(γs-γw)(1-n)cosθ·dxdydz  上面表达式即为两种水动力作用方式下动力和阻力随深度的分布式,给定参数后可绘制分布图。  可移动厚度表达式  (a)饱和渗流:a=c+γsatd50(cosθtanψ-sinθ)-γw·sinθd50+(γs-γw)((1)-n)cosθd50/γsat·tanθ-γsattanψ+γwtaqnψ  (b)饱和渗流+表面径流:a=[γw·sinθ+γsat·sinθ-(γs-γw)(1-n)cosθ-γsat·cosθtanψ]d50+γw·H·(tanθ-tanψ)-c/γw·tanψ-γsat(tanψ-tanθ)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数值仿真实验(多物理场COMSOL Multiphysics)和物理模型试验。数值仿真实验主要对饱和渗流条件下的渗流力和可移动厚度与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饱和渗流、饱和渗流+表面径流条件下的动力和可移动厚度与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合理。  (3)通过原位观测,分析了非饱和渗流条件下斜坡土体含水量与孔隙水压力时空变化特征  固体物质的移动现象不仅发生在饱和渗流/表面径流条件下,而且还会发生在非饱和渗流环境(一般发生在陡坡地形上的堆积物)。通过斜坡土体原位观测,分析了固体物质在非饱和渗流作用下土体含水量和孔隙水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体含水量变幅随深度递减,同位置孔隙水压力峰值随时间滞后于含水量峰值。
其他文献
高速公路是现代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设计刚刚开始。本文根据国外的设计经验,结合高邮服务区实际工程,总结出较为合适的设计方法。 本文在设计过
该文通过新疆克拉玛干沙漠砂进行的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与分析,确定了沙漠砂的比重、相对密度、颗粒组成、渗透系数、压缩指数等基本物理指标,研究了沙漠干砂和非饱和砂的抗剪
该文首先对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板的抗冲切承载力试验、计算理论及公式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同时也对剪力与不平稀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
桅杆结构是用途广泛的空间张拉结构.由于预应力的存在和结构的非线性特征,其风振动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它的工作原理还没有被完全掌握.在单索结构振动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振索
该文对在不同基础形式下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文中采用限元方法,对在地震作用下群桩基础和箱形基础的动力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了侧向边界等因素对
该文主要研究竖向工作荷载下单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单桩的沉降计算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采用荷载传递分析法,并针对其缺陷加以改进,形成了改进的荷域载传递分析法
由于膨胀岩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当其遇水时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体积膨胀,从而对其中的构筑物产生巨大的膨胀压力.该文详细介绍了这种膨胀特性的内在机理、影响因
结合机械部人才发展基金和湖南省建委科研基金项目《超高层钢结构智能辅助设计系统研究》,该文对其子课题-高层钢结构计算机辅助静、动力分析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根据《高钢
该文主要对在上海市合流污水外排双顶管工程的设计施工中提出的软土拱效应及软土侧压力系数进行了探讨.文中通过介绍工程概况,引出该文论述的问题,叙述相关的应力状态理论和
浮式施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海洋管线敷设方法.该文基于一实际课题项目,对于这种施工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即浮筒配置和管线拖航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编写出了专用的Windows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