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山杨树干液流动态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热扩散技术在黄土丘陵区延安市燕沟流域,对山杨(Populus davidiana)树干及相关枝条的液流流速进行了连续的测量(2009年4月14日—10月10日),并同步监测相应的环境因子(土壤水分、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对于探明这山杨的蒸腾耗水规律,水土保持林区水分管理、林地水文效益分析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着重分析了不同季节树干枝条液流的变化特征,及液流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取得了如下结论:(1)山杨树干液流流速变化特征在整个监测阶段,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山杨的树干液流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呈现上升快、下降缓慢的单峰曲线。液流启动以后到达最大值之前液流流速会发生强烈的波动,形成许多由小峰组成的“高峰平台”,然后才开始下降,夜间仍有微弱的液流存在,没有明显的树干液流静止状态的界限。虽然,整个监测阶段液流变化都是呈单峰曲线,但不同季节峰型曲线亦有差异。在春季,每日液流的启动时间为6:00—7:30,并于13:30—15:30达到最大值,然后迅速下降,18:00以后下降直到日出前后到达低谷。在夏季,每日液流的启动时间为5:00 - 7:00;但液流达到峰值的时间却有很大差异:6月1日—6月19日,液流达到峰值的时间为14:00– 16:00;6月20日—7月7日,由于长期的干旱无雨,导致液流流速逐日下降,与此同时,液流流速达到峰值的时间也提前至9:00—11:00;7月8日—8月31日,液流达到峰值的时间为12:00—14:00。然后迅速下降,18:00以后下降直到日出前后到达低谷。在秋季,液流的启动时间和液流达到峰值的时间均逐渐的向后延迟,每日液流的启动时间为6:30—10:00,并于12:30—17:00达到最大值,然后迅速下降。(2)山杨树干液流流速与土壤因子的变化关系在春季,土壤水分能充分保证树木的蒸腾耗水。在夏季,液流流速的变化与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6月—7月中旬,土壤湿度逐渐减小,液流流速也逐渐下降;7月中旬—8月中旬,由于降雨量的增加,土壤湿度增大,液流流速有所回升,保持在一个较大的水平。在秋季,土壤湿度增大,液流流速逐渐变小。在整个监测期,研究发现土壤温度并不是影响液流活动主要的因子。(3)山杨树干液流流速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在春季,液流流速主要受空气温度、VPD的影响,在此阶段虽然土壤水分逐渐下降,但不足以影响液流。在晴天,树干上部枝条边材液流流速明显大于树干下部边材液流流速;在阴雨天,下部边材液流流速反而比上部液流流速大。另外,在干旱胁迫下,液流流速会明显下降,且峰值出现的时间都会提前。在夏季,在降雨较少阶段,枝条液流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空气温度的影响;在雨水相对充足的阶段,树木上部枝条液流主要受空气温度与光合辐射强度的影响;树木下部枝条液流主要受空气温度与VPD。在晴天,树干上部枝条液流流速大于树干下部液流流速;而在阴雨天,不同的枝条边材液流流速无明显差异。在夏季,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小于春秋两季。在秋季,液流流速主要受空气温度、VPD的影响,与春季的结论相同。在晴天,树干上部枝条边材液流流速大于树干下部边材液流流速;而在阴雨天下部液流流速仍小于上部液流流速。
其他文献
在现代高性能芯片中,随着特征尺寸的减小、集成规模的扩大和时钟频率的提高,高速电路系统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已成为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信号完整性问题通常指信号线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现代社会中,发光二极管(LED)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通用照明、指示灯、显示屏、光通讯,等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LED的热管理会对其性能造成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温过高会使得LED的光效下降、显色性能不佳以及使用寿命缩短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良好的热学管理来增强LED的散热能力,降低工作结温,提升能量转换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准确的结温测试可以帮助改善LED的热学结构设计,让LED器件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