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藻酸钠的微胶囊构建技术及其在干态乳酸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具有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在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和营养滋补剂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的益生菌制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摄入充足的量后,能够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特殊且经论证的健康益处。乳酸菌作为益生菌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消除致癌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重要生理功效。实际上,大多数的益生菌在进入消化道后对低pH的胃酸、胆汁酸等的抵抗能力较弱,难以有足够的活菌数量到达并定居于肠道发挥作用。微胶囊技术是提高益生菌活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将益生菌包埋于保护性结构中,能够增强它们对外界不良环境(干燥脱水、胃酸、胆汁、胰酶等)的抵抗能力,有利于使其顺利通过胃到达肠道发挥益生作用。挤压法是益生菌微胶囊化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制备条件温和,不会严重影响被包埋菌体活性等优点。本文以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为壁材,稻麸纤维、微孔淀粉为载体,利用挤压法制备出四类乳酸菌微胶囊,对其性质进行检测,考察微胶囊化对乳酸菌的保护作用,并对影响干态乳酸菌存活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海藻酸钠为壁材、稻麸纤维为载体,利用挤压法成功的制备出乳酸菌-海藻酸钠微胶囊。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浓度(2%,3%,4%,5%,w/v)对干态乳酸菌的存活性及其在模拟胃肠液中(pH 1.2,pH 6.8)的释放情况影响不明显,以5%作为后续实验中的海藻酸钠浓度;4℃干燥的微胶囊样品有利于菌体活性的保持(相比于25℃);与裸菌相比,微胶囊化及载体(稻麸纤维)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干态乳酸菌的存活能力;海藻糖作为一种非还原性二糖,能够被乳酸菌利用,但对菌体的生长代谢没有促进作用,作为生长组分和保护剂,海藻糖能够增强菌体对干燥环境的抵抗能力,4℃储存8周后样品中乳酸菌的活菌数量为8.1×10~7 cfu/g;乳酸菌的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菌体对胃酸的耐受性,在模拟胃液(pH 1.2)中处理2 h后菌体的存活率可达89%;随着储存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由33%升高到97%),微胶囊样品中乳酸菌的活菌数量减少。以海藻酸钠、明胶为壁材,利用挤压法制备乳酸菌-海藻酸钠/明胶微胶囊。微胶囊的粒径大小为1.1±0.2 mm。4℃储存一周后,微胶囊样品中干态乳酸菌的活菌数量最低为107 cfu/g。柠檬酸钠处理样品组与非处理组的表面结构相差较大,前者呈现片状结构,而后者则分布有许多皱褶;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微胶囊样品中的活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柠檬酸钠处理样品组活菌数的下降程度相对较小;随着相对湿度从33%升高到97%,乳酸菌微胶囊的吸湿率明显增大;溶胀介质中的pH和离子强度对不同乳酸菌微胶囊的溶胀性具有基本相同的影响规律。当pH较低(2.4)时,微胶囊很快达到溶胀平衡,随着pH的升高(大于5.2),微球出现先溶胀后溶蚀的现象。随着离子强度从0.01升高到1 mol/l,微胶囊的溶胀率降低;微胶囊中的乳酸菌能够在模拟胃肠液中连续释放,且乳酸菌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明显大于在模拟胃液中。用酸降解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120 kDa,338 kDa,540 kDa和1360 kDa);将脱乙酰化与乙酰化相结合,可以制备得到具有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样品(91.26%,83.34%和65.41%);以海藻酸钠及壳聚糖为壁材、微孔淀粉为载体,利用三种方法制备乳酸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所有微胶囊均呈现圆形、无粘连的球状结构,粒径为2.1±0.2 mm;所有微胶囊样品的含水量均小于10%;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各样品的吸湿率明显增大;制备方法对乳酸菌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溶胀性没有明显影响;由于外源交联法制备的微胶囊样品中乳酸菌的活菌数量高且对胃酸的耐受能力强,以其为后续试验中制备乳酸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方法;随着微孔淀粉添加量的增大(从0.2升高到0.4 g/ml),乳酸菌的存活量呈现增加趋势。在储存过程中,添加量为0.3和0.4 g/ml的样品中乳酸菌的存活量相差不大,确定后续实验中的微孔淀粉用量为0.3 g/ml;利用外源交联法制备乳酸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考察壳聚糖的分子量、浓度及脱乙酰度对微胶囊在不同pH、离子强度介质中的溶胀性及对乳酸菌存活性的影响,得出壳聚糖的最佳指标为:分子量为120 kDa,浓度为1%(w/v),脱乙酰度为91.26%。通过壳聚糖在浓碱液中与氯乙酸反应,制备得到不同分子量的羧甲基壳聚糖(172.7 kDa,490.2 kDa,720.9 kDa和1771.5 kDa);所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为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的透明度良好。以海藻酸钠、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为壁材、微孔淀粉为载体,运用挤压法制备出乳酸菌-海藻酸钠/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所有微胶囊的圆整性良好,粒径的大小为2.2±0.1 mm,羧甲基壳聚糖的引入使得微胶囊表面变得光滑、平整;所有微胶囊样品的含水量均小于10%;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从33%增加到97%),微胶囊的吸湿率明显增大;微胶囊膜通透性实验表明,乳酸菌-海藻酸钠/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膜为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量对膜通透性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随着羧甲基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膜的通透能力下降;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量及浓度对乳酸菌-海藻酸钠/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在不同pH及离子强度中的溶胀行为影响不明显,且对乳酸菌存活性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综上所述,得出制备微胶囊的羧甲基壳聚糖的最佳条件为:分子量为721 kDa,浓度为1%,(w/v);乳酸菌在海藻酸钠/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内的生长曲线与游离菌体类似,均呈现“S”型;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从33%升高到97%),乳酸菌-海藻酸钠/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样品中乳酸菌的活菌数量减少;在固定化乳酸菌的耐受性实验中发现,以海藻酸钠、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为壁材制备的三层微胶囊,对乳酸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了菌体对胃酸、胆盐的耐受能力。当益生元(菊粉和低聚果糖)的添加浓度为0.5,1.5,2.0%(w/v)时,菊粉对乳酸菌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明显。低聚果糖对乳酸菌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浓度为0.5%(w/v)的菊粉对乳酸菌在干燥过程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能提高菌体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壳寡糖具有良好的微生态学效应,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开发利用。实验发现,壳寡糖作为生长组分,有利于改善干燥菌体的存活情况,在储存第4周,壳寡糖添加组中乳酸菌的最低活菌数为5.6×10~7 cfu/g。作为干燥保护剂,壳寡糖浓度为0.4%时的保护效果最好,在储存第6周,菌体的活菌数量为3.6×10~8 cfu/g;在培养基中加入醋酸钠、柠檬酸钠和磷酸氢二钠等缓冲盐,能够调节培养液的酸碱度,促进菌体的生长,增加菌液中还原糖的产量,有利于提高菌体对渗透压的耐受性;另外,缓冲盐对菌体在干燥过程中的保护效果因菌体的干燥温度而异,当干燥温度为25℃时,保护效果较好;当菌体的干燥温度为25℃时,海藻糖(5%,w/v)和脱脂奶粉(10%,w/v)对菌体在复水过程中的保护效果较为明显。随着复水时间的延长,复水介质(海藻糖和脱脂奶粉)的浓度对菌体活性的恢复影响不大。总之,利用生物大分子材料(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对乳酸菌进行微胶囊化,有利于改善乳酸菌在干燥及储存过程中的存活情况,能够提高菌体对低pH的胃酸、胆汁的耐受性,为益生菌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前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跨入新世纪后,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进行,其迅猛之势令世人瞩目。这次改革从1999年拉开序幕,至今已
近年来,内部审计外包的问题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界和职业界倍受关注、争论颇多的问题。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对于保证有效的公司治理是
受益于大众旅游的快速增长和商务交流的日益频繁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我国经济型酒店处于急速发展时期。不可避免的,我国经济型酒店过快增长的背后掩藏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PMBLDCM)在快速性、可控性、可靠性、体积小、重量轻、节能、效率高、耐受环境、经济性和控制系统较异步电机简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广泛应用于当今
目的应用高脂高糖饮食制备胰岛素抵抗大鼠动物模型。测定血清胰岛素,检测血管间粘附因子-1在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在心肌细胞的表达。观察在高脂
目的通过对凋亡效应分子Caspase-3及抗凋亡蛋白BcL-2在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表达变化的观察,以及炎症介质TNF-α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脓毒症时TNF-α在心肌细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三农”问题的衍生物,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问题,对农村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
电子商务正在中国社会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因特网在家庭和商业机构中的广泛使用,中国的因特网用户已经成为在线购物的活跃分子。和中国其它商务模式一样,中国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寻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对不同干扰程度的响应。笔者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以北京市延庆县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珠泉林业站、四海林业站为研究区域,对当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特早熟辣椒‘B9431’与‘吉林长椒’杂交组合多个世代群体始花节位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B9431’始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