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是中国乡村治理的根本模式,保障村级公共产品供给是村庄治理一系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农村社会性质逐渐转化为半熟人社会的形势下,村庄治理效力依赖村长作用的发挥,“权威”在村长维持和提高村庄治理效力中的特殊作用值得展开讨论,特别是村长的社会声望权威,是不是其开展村庄治理工作的重要条件?社会声望权威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村庄治理效力?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所需的公共产品最主要是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进行供给,为满足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先由村民展开议事,集体和村民共同参与出资,审核后政府提供部分的奖补资金,从而共同为村内公共产品的建设提供资金。在项目开展的实际过程中,上级政府进行项目审核时,除考察项目可行性等因素以外,村集体内部筹资筹劳情况也是政府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意味着,村干部要想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开展公共产品建设首先面临着在村集体内部筹资筹劳的压力。那么在各村村长社会声望权威不同的情况下,村长筹资筹劳情况是否会出现差别?同时各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情况是否同样有一定差距?为此,本文结合辽宁省的调研情况,从村长社会声望权威的视角展开实证研究。首先利用村民对村长的声望评分测度村长的社会声望权威,其次采用二值选择模型深入分析村长社会声望权威是否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产生影响,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村长社会声望权威如何影响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本研究将对加强和完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建设、保障村级公共产品供给、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部分:文章在本部分详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内容,对应本文的第一章,第一章结合当前农村村庄治理的严峻形势、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际以及辽宁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的现状,阐明问题,针对现存问题引出文章研究思路,并且通过技术路线图的形式展示研究方案,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开展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便于读者对文章关键概念的理解,第二章对村长、村级公共产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村长权威、村长社会声望权威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村长权威对村庄治理的主动性和权威对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研究两方面,以及村干部对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研究、一事一议制度实施状况、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掌握和分析做出简要评述,提出文章在已有理论中的突破。第三部分:文章在本部分介绍本文研究所需数据的具体来源,根据已有数据进行了详实的描述性分析,对应本文的第三章。第三章首先介绍了数据来源情况,包括调研主题、抽样方法、调研对象以及样本覆盖范围等。描述性统计部分从辽宁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状况、村长个人特征、村长任职情况、项目建设出资情况等方面对调查样本进行分析,并且得出辽宁省样本村村长社会声望权威较高、辽宁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筹资筹劳积极性有待提高、辽宁省村庄领导者个人素质总体较高、履职情况较好,、收入水平并不高、村长社会声望权威会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集体出资和村民出资在村长社会声望权威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等结论。第四部分:文章在本部分展开实证分析,对应本文的第四章。第四章使用2018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数据平台开展的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数据,运用二值选择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了村长社会声望权威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产生的影响。在每个村落单位中,村长无疑是基层干部的代表,本文深入探讨了村长社会声望权威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的影响效应。村长社会声望权威会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即在农村公共产品建设中,村长社会声望权威越高,越倾向于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来进行村级公共产品建设。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村长社会声望权威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影响的内在作用机理。首先,在村级公共产品项目筹资建设过程中,村民出资和集体出资情况在村长社会声望权威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即村长社会声望权威之所以影响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主要是在村内公共产品筹资建设过程中,村长利用其社会声望权威影响集体和村民筹资筹劳情况所致。第五部分:文章在本部分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应本文的第五章。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村长社会声望权威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本部分对前文村长社会声望权威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的回归结果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进行了梳理,得出村长社会声望权威会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集体出资和村民出资在村长社会声望权威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的结论。相应的政策含义:在推行村级公共产品建设政策时,要注重培育村长社会声望权威,使其在政策实施中发挥促进作用。村干部在村庄治理工作中要加强培训,从培养良好的干群关系、公仆精神、奉献精神等方面积累社会声望权威。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以及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通过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乡风文明等方式提高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积极性。在村干部的选拔中重点考虑参选人的社会声望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