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采后病害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目前广东和福建枇杷采收后的主要病害与为害情况,明确枇杷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本研究以广东和福建生产的枇杷果实为试验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观察枇杷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了采收时枇杷果实上病菌潜伏侵染情况和致病性及其对枇杷贮藏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枇杷采后主要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果实上病斑扩展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枇杷采后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同时研究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对枇杷炭疽病菌和灰斑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福建枇杷采后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灰斑病[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Guba)Chcn et chao]、黑斑病(Alternaria tenuisNees),偶尔发生红粉病(Trichothecium roseum)。在常温(28℃)条件下贮藏20 d后炭疽病、灰斑病、黑斑病的发病率分别为70%、20%、10%。广东枇杷采后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红粉病、灰斑病、黑斑病,在常温(28℃)条件下贮藏17 d后最高发病率分别为54.9%、17.4%、8.9%、2.8%。由此可见,炭疽病是引起广东和福建枇杷采后腐烂最主要的病害。 2.枇杷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来自田间,在福建枇杷采收时从外表无病害症状的枇杷果皮中分离出炭疽病菌、灰斑病菌、黑斑病菌的比率分别为17%、10%、10%;在广东枇杷采收时从外表无病害症状的枇杷果皮中分离出炭疽病菌、灰斑病菌、黑斑病菌的比率分别为10%、8.0%、5.0%。 3.枇杷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34℃,最适26~28℃;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6~34℃,最适18~26℃;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6~34℃,最适20~26℃。在pH 3~13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6~7;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 9~1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6。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90%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无显著性影响。蔗糖、麦芽糖、果糖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磷酸铵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48℃经15 min或50℃经5 min或55℃经2 min,菌丝体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48℃经30 min或50℃经10 min或55℃经2 min。 4.枇杷灰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2℃,最适22~24℃;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2~32℃,最适26~28℃;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36℃,最适28~30℃。在pH 3~11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4~5;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 4,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4。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率高,相对湿度低于86%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该菌丝生长产孢无显著性影响,连续光照和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麦芽糖和乳糖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磷酸铵和尿素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48℃经20 min或50℃经10 min或55℃经2 min,菌丝体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48℃经20 min或50℃经15 min或55℃经2 min。 5.施保克、施保功对枇杷炭疽病、枇杷灰斑病均有强抑制作用,可作为枇杷采后杀菌剂处理的选用药剂。好生灵对枇杷炭疽病抑制作用弱,甲基托布津对枇杷黑斑病抑制作用弱,在进行药剂防治时不宜选用。代森锰锌对枇杷炭疽病、枇杷灰斑病、枇杷黑斑病的抑制作用都强,选用该药剂能同时防治这3种病害,可作为枇杷采前进行化学防治时的选用药剂。对于枇杷红粉病,在所选杀菌剂中,抑制率最大的是特克多(1000 mg/L),然而贮藏3 d后其抑制率只有49.0%,不是理想的防治药剂。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白底辐肛参、糙海参、黑乳参、沙海参进行了营养组成、多糖分离纯化、多糖结构的研究,并对白底辐肛参多糖进行了抗疲劳、抗凝血作用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白底
柴油机排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物 PM2.5 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国五汽车排气法规,对柴油机颗粒的质量(PM)和颗粒数量(PN)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柴油机排放的颗粒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主要研究了半干型荔枝干在加工过程以及保藏过程中的非酶褐变,分析探讨了四种非酶褐变反应:Maillard(MLD)反应、焦糖化反应、Vc氧化反应以及总多酚氧化反应对半干型荔枝干
为研究超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及效果,依托隧道大变形事故案例,对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结合隧道地质条件及围岩特性,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围岩变形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南海渔业资源丰富,低值小杂鱼的产量较大,鱼油作为加工副产品,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鱼油中的EPA和DHA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利用其开发保健鱼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研究对
压力容器的分析设计(DBA)作为规则设计(DBF)的并行设计方法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对于高温、高压容器或者规则设计所不能涵盖的非标设备,分析设计的使用尤为广泛。防止压力容器塑性垮塌失效是分析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不同规范采用不同弹塑性分析方法。本论文通过数值分析的手段对六种重要弹塑性分析方法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简要介绍欧盟EN13445-3标准附录B中总体塑性变形设计校核及其应
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野生笃斯越橘熟果为原料,通过清除DPPH·能力、清除OH·能力、清除ABTS·+能力以及FRAP法测定总还原能力,对笃斯越橘粗提物、精制物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抗
水力增阻器是一个利用水的阻力来实现高速运动物体减速的装置。水力增阻器高速冲到水中并在自由面上运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三维流动问题。其壁面不规则,曲率变化大,空间扭曲程度大,受到来流的强烈冲击,增阻器壁面会发生形变,这是一个典型的流固耦合问题。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增阻器周围流场进行分析,通过ANSYS软件参数化设计语言实现流场与增阻器壁面的流固耦合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水力增阻器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