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方供暖市场,以空气源热泵为热源设备,风机盘管和地板辐射为双末端的新兴供暖方式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工程应用问题,亟需解决。为了研究空气源热泵双末端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的适用性,本文对该系统的末端供热特点、除霜性能、用户侧的最小流量以及其节能效果、舒适性、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以TRNSYS为平台建立空气源热泵双末端系统仿真流程图,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系统运行时的室内PMV-PPD、系统能耗以及热泵机组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总体上,空气源热泵双末端系统供暖和空调的热舒适等级处于I级。制冷期采用风机盘管和供暖期采用地板辐射末端形式的系统全年总能耗为3860.61kW·h,单位建筑面积全年总能耗15.41kW·h/m2,热泵机组的SEER(SeasonalEnergy Efficiency Ratio)为 3.43,HSPF(Heat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为 3.64,APF(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为 3.52,系统平均 COPc 为 3.00,平均 COPh 为 3.33。然后,为了进一步研究冬季热泵机组性能、不同末端供热效果以及系统化霜对机组COP和室内温度的影响,在最冷月里,对在南京某住宅小区搭建的空气源热泵双末端系统进行了为期15h的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期间室外空气温度变化范围-1.32℃~4.53℃(区间平均值0.75℃),热泵机组制热量变化范围16.99kW~26.47kW(区间平均值22.38kW)并且逆循环除霜瞬时最大制冷量可达到22.91kW,热泵机组制热工况平均COPh为2.56;系统启动后,地板辐射末端下的室内1m处的空气温度从12℃上升到18℃的耗时是风机盘管末端下的室内1m处的空气温度从12℃上升到18℃的4.31倍。地板辐射末端供热室内竖直方向温度均匀,室温波动小,舒适度高,呈现出均匀的下暖、上凉的温度场,而风机盘管末端供热,由于热空气积聚在天花板附近,导致竖直方向温差较大,呈现出温差较大的上暖、下凉的温度场;室外温度及机组供回水温度是影响夏热冬冷地区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COP变化的主要因素,系统结霜为次要因素。但是,在系统4分钟的化霜过程中,风机盘管末端下的室内1rm处的空气温度下降了 4.5%左右,而地板辐射末端下的室内温度分布均匀且无明显波动。最后,对不同地面装饰材料的散热能力进行对比以及分析出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小流量。结果表明:系统启动后,木地板地面温度从18℃上升到25℃的所用时间是大理石地面温度从18℃上升到25℃的1.67倍。地面温度趋于稳定后,在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大理石地面的散热能力约为木地板的1.27倍。当空气源热泵双末端系统用户侧流量超过1.783m3/h时(系统最大流量为5.590m3/h),系统即可安全稳定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