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而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随着2013年中国经济迈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由此促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环境和经营风险发生深刻变化。此外,近年来国内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金融脱媒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都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冲击。因此,在日益剧变的经营和竞争环境下,科学评价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新常态下的发展策略,对国内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乃至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以A股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选取新常态的发展阶段2013-2015三年的数据为主进行研究,分别运用因子分析和经济增加值EVA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同行业进行了对比,力求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一个客观、全面和准确地认识。本文研究表明,新常态期间,以16家A股上市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银行业,影响综合经营绩效的主要因素,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商业银行的成长性、安全性、盈利性以及流动性,行业内经营绩效低于平均水准的商业银行数量逐年上升,上市银行间的绩效差距逐渐拉大,行业分化现象呈加剧趋势。虽然各商业银行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规模逐年增加,但横向来看不同银行的创值规模差距较大,侧面反映出国内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和体量发展上的不平衡。为剔除规模效应的影响,本文引入了价值创造的效率指标,发现以16家上市银行为代表的国内商业银行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尤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代表。另外,从影响综合绩效的各因子表现来看,国有控股银行在安全性因子上的业绩表现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但在盈利性因子和流动性因子上表现分化,且成长性较弱;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盈利性因子和流动性因子上表现突出,但需要加强安全性方面的工作。城市商业银行成长性最强,盈利能力和安全性居中,但在扩张规模和追求利润的同时,亟需加强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创新:首先,在实证方法的选取上,同时运用因子分析和经济增加值EVA法开展研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方法对方法的检验;其次,在研究视角上,本文不仅对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还针对各银行主体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以使得出的结论更全面、客观;最后,在数据选择上,本文从新常态的经济背景出发,分析评价了在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的绩效表现,对现阶段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策略制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