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轨时期金融风险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首先论述了金融风险一般的概念和特征.风险是商品经济社会性的一种客观现象.金融风险随金融活动的产生而产生,并随金融活动的发展而演变.论文从货币金融关系产生之初的金融风险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震荡,历史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并着重从九十年代的国内外金融风险的案例分析中,研究了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震荡形成的一般规律.论文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信用制度的理论,借鉴当代经济金融学家对金融风险理论研究的成果,对风险生成、传导与转化进行了研究.体现了从一般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文重点在于研究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而转轨时期金融风险的特征源于转轨时期的体制特征.该文首先阐述了转轨时期这种既不同于原有体制,又不同于目标模式的特定制度结构.该文认为,在转轨时期,金融风险的两重转化是一条规律,只要产生这些现象的体制本身的问题没有解决,就会不断地产生风险和不停地转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体制的矛盾和风险的扩大.这一规律反映了中国转轨时期金融风险形成、转化的根本特性.要改变这种特性,就必须改变这种特性赖以存生的体制环境.因而只有从体制变革入手,才能真正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从1996年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开始,到目前为止,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已基本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现在,人民币
自从中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后,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我国一直在推进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如今,人民币汇率继连续单边升值多年后,弹性逐步增强,并开始
角度类测量仪器的检定校准,是长度计量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省级计量部门仍然使用自动化及精度较低的光学计式小角度检查仪来复现离散的小角度值,检定量较大。本
曾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一生中始终无法挣脱的只有死亡和税收”。不幸的是,对于大部分家族企业而言,死亡和税收往往结伴而至。在旷日持久的关于家族企业生存、发展和创业活力的各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分别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与数量估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和意义、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农村家庭劳动力分配模型的推导和政策含义以及运用该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