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医学生人文社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查阅与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人文社会素养评价相关的内容并对其梳理、归纳和分析,总结医学人文教育评价的问题,初步筛选指标条目,构建指标体系框架。(2)德尔菲法,研究共进行了两轮咨询,由20名专家对3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进行了评分,利用Excel2016和SPSS19.0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录入与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两轮咨询确定由3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91%和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和0.89;第二轮咨询中,专家对指标体系的评分均值大于第一轮,且都大于3.50,变异系数均小于0.25;专家的协调程度用Kendall协调系数W表示,分别为0.387和0.424,P<0.001。指标体系的克朗巴哈(Cronbach’sα)系数为0.870,各评价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70~0.814,P<0.01。应用百分权重法和乘积法计算指标体系权重,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如下:医学人文社会知识0.3272,医学人文精神0.3493,医学人文社会能力0.3235。结论:本研究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大于90%,专家对咨询的关心程度高;专家权威系数超过0.7,说明专家权威程度高,咨询结果可靠;第二轮咨询的得分均数大于0.35且大于第一轮,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第二轮变异系数小于0.25,且Kendall协调系数W大于第一轮,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协调程度较高;经克朗巴哈(Cronbach’sα)系数的计算和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说明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内容效度。总之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并且可靠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