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斯特恩·艾略特是英美现代派文学的先驱之一,他的创作对整个西方文坛有着划时代的影响。本文作者选取了艾略特的成名之作《普鲁夫洛克的情歌》和他最负盛名的《荒原》这两首诗,做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艾略特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不段发展和进步以及怎样的因素促进了这样的发展。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作家和作品的简介。第二到第五部分是从主题(包括无聊、精神荒芜、生存与死亡、爱情与欲望、绝望与希望、苦难与拯救),塑造的人物形象(包括普鲁夫洛克,贴瑞西,女性形象),写作技巧(反讽,奇喻,奇特意象,象征,日常口语和学究气十足的语言混和使用,由庄重转庸俗的突降,用典等)——这几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指出它们的异同和原因,找出其创作发展的轨迹。第六部分全面总结比较的意义:这两首诗在以上各个方面体现了一定的连续性。同时《情歌》中体现的思想和技巧在《荒原》中被深化,被高度发展,反应作者创作思想和表现技巧的成熟——艾略特用高超的技巧处理了如此多的题材,表现了如此多的现代世界的侧面,使《荒原》具有史诗般的气势和容量。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艾略特在创作上发展着的个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