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稀土金属化合物催化酯和胺的交换反应开展研究,首先考察了一类多核的稀土/碱金属烷氧基簇合物催化酯和脂肪胺交换反应的性能,还探究了一种简单易得的稀土金属胺化物和NaOCH2CF3在酯和芳香胺的交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按照文献报道的方法,通过NdCl3、NaOCH2CH2NMe2和NaOH按照1:6:1的摩尔比反应,合成了十核钕/钠烷氧基簇合物Nd2Na8(OCH2CH2NMe2)12(OH)2(1)。通过NaOCH2CF3与LnCl3按照7:1的摩尔比反应,成功制备了十核烷氧基稀土/钠簇合物Ln2Na8(OCH2CF3)14(THF)6(Ln=Nd(2),Y(3),La(4))。其中配合物4为新化合物,对配合物4进行了核磁共振波谱以及元素分析等表征。初步的单晶结构测定表明该配合物的结构与已报道的配合物2的结构相同。2.考察了上述稀土金属/钠簇合物催化酯和胺交换反应的性能。系统地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无溶剂,反应温度为80oC,采用0.5 mol%的La2Na8(OCH2CF3)14(THF)6(4)为催化剂,酯和胺的摩尔比为1:1.2,反应时间6小时。底物拓展表明该催化剂能够适用于各种结构的酯和脂肪胺,对芳香胺的催化活性中等。3.初步探索了上述配合物4在催化二酯和二胺反应,制备聚酰胺的活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确实有效地催化上述反应,可以很高的产率得到聚酰胺,采取了不同的测试方法但均未能测定该聚酰胺的分子量。4.考察了简单易得的稀土金属硅胺基化合物Ln[N(SiMe3)2]3(μ-Cl)Li(THF)2催化酯和芳香胺反应的性能,发现它们能在催化剂用量为30 mol%,反应温度为30oC仅反应20分钟的条件下有效地催化该反应,生成酰胺。该体系有比较好的底物普适性,芳香族酯催化活性较脂肪族更高,芳香族仲胺的反应效果较脂肪族的更好,而且仲胺的产率远高于伯胺。该体系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催化剂用量高的缺点。5.考察了NaOCH2CF3催化酯和芳香胺交换反应的活性。一系列反应条件筛选表明,无溶剂条件下,使用8 mol%的NaOCH2CF3为催化剂,80oC,可以催化不同种类的芳香胺和酯发生交换反应,目标酰胺化合物的产率中等至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