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联生活周刊》是中国销售量最大的新闻类周刊,作为资深的新闻类周刊,道路走得并不平坦,但是其从1995年复刊,至2001年由半月刊改版为周刊之后,逐渐确立了其特有的文本风格,在广告收益上得到了很大的经济效益,2005年便夺得了中国新闻类周刊的第一名。《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既有与其他周刊,如《瞭望东方周刊》、《凤凰周刊》等对新锐媒体形象的追求,也有其自身颇具特色的人文关怀视角,使杂志办的非常成功,受到了许多业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的48期封面。2009年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不言而喻,建国六十周年,社会各个阶层都在对过去的60年进行总结,与此同时,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大事也在不断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廉租房保障制度、流动人口待遇问题等。作为关注民生、关注人文、关注思想的新锐杂志,《三联生活周刊》长久以来保持着大气、厚重、符号张力的封面造型。2009年,其杂志封面在秉承传统风格的同时还用不同的视角记录下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大事件。笔者检索分析各种《三联生活周刊》的研究文章,还没发现有把《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作为文本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而《三联生活周刊》封面的表征性是如此丰富,因此分析探讨《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极具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图像符号为轴心的视觉文化时代,图文的冲击力为信息的传播添加了一支兴奋剂。视觉文化研究以社会实践中的意义实践为重点,在视觉文化领域探讨图像背后的语境意义,分析景观社会、类像社会的范畴中把感知与再现、自我与他者、自然与文化、现实与虚构、接受与传输等关系,也有着丰富的理论意义,即在意识形态基础上揭示封面视觉符号的所指意义。本文从视觉文化理论角度,对《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的48期封面进行了内容分析。分析杂志封面的关注内容和强调元素,其中,把色调、构图元素、以及构图方式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而了解杂志封面的倾向性和意义建构。统计发现,《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封面色调较为集中,并未出现过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拼花板块,且以灰色和图片自身背景色简洁地呈现。《三联生活周刊》中,棕色、白色、红色、黑色和蓝色以及其他混合颜色的运用,保持了其惯有的封面色调追求——冷静与温和并举。把最直观的符号内容第一时间清晰地展现于受众面前。对构图元素的分析发现,《三联生活周刊》仍然秉承以人物类为主要看点的周刊封面走向,在2009年48期里,人物类形象占到了一半,更加贴近了人类社会迫切需要互相了解的本能反应。在对封面构图的分析中,采用了摄影中常用的几种构图方法对《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构图进行比照分析,从分析结果得知,《三联生活周刊》封面的构图都围绕着其本身办刊特色的宗旨。对封面形象的分析里,我们惊喜地发现,《三联生活周刊》封面并不如大多数杂志那样以美女图片为主,《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封面中女性形象出现的只占寥寥,远不如男性形象出现的频次多。本文第四部分的第二个层次是建立在对《三联生活周刊》各类变量的分析基础上再次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结合了2009年经济、文化、政治的各方面案例,了解《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中符号的视觉文化意义,并在其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现实价值。全文从传播学理论角度,阐释了《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中符号元素的视觉文化含义,采用内容分析方法,把理论与样本紧密结合,探索《三联生活周刊》封面对杂志的意义,即封面为受众带来了哪些视觉感知,从而构建了怎样的意识形态再反馈给社会,并对《三联生活周刊》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学理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