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市场和居民选择行为影响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che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大幅提升及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我国轨道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预计至2020年一线城市将形成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二线城市将逐步形成基础轨道交通网络,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高效率运行的基础交通设施,轨道交通的建成必然影响居民的通勤方式选择,对居民通勤时间产生相应影响,进而改变城市空间格局,对沿线住宅市场发生作用。在以往的预测研究中,往往直接假设轨道交通建成后的状态,而忽略路面交通的变化过程,直接对居民选择状态和住宅市场价格进行预测分析。但实际状态下,轨道交通的建成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改变是渐进的,轨道交通建成后逐步影响路面交通及居民对其他通勤方式的选择,居民在对不同交通工具的衡量过程中,逐渐选出时间价值节省值最高的出行方式及居住效用最高的居住区位,使得交通系统和住宅市场最终达到均衡。本文结合居民的收入水平、住房价格以及交通可达性建立居民消费剩余模型,通过建立居民居住地Logit选择模型来确定居民居住区位选择分布,从而探讨轨道交通的建成对居民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借助居民居住地与自驾出行联合选择模型,确定路面流量变化,进而获得轨道交通运营后因交通抗阻变化引起的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居住选择变化情况。此外,基于Alonso住宅区位理论,分析预测了轨道交通建成对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并探讨了住宅价格变动后给居民的区位选择行为带来的二次影响。最后,本文以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例,对其沿线12个站点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建成后居民向远离城市中心的方向移动,其中工资水平较低的居民由于时间价值低,受轨道交通建成的影响较小,工资水平较高的居民由于自身时间价值较高,节省的时间价值对居住效用作用更大,在轨道建设后移动较为明显。且随着运营速度的提升,居民选择移入远离城市中心区位居住的比例增大。受轨道交通一号线建成影响,沿线房产有1559.38元/m2到2953.63元/m2的增值。在房价增值作用下,工资水平较高的居民更倾向于向城市中心移动。
其他文献
语言研究离不开具体的语篇,语篇概念对研究尤其重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十分重视对语篇的思考,但其语篇概念前后变化很大。本文从韩礼德和其他研究者的语篇概念入手,结合多模态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及光学显微镜对200系奥氏体不锈钢热轧边部纵向裂纹缺陷的表面与截面形貌、显微结构与成分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系奥氏体不锈钢板
自2007年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城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碳减排的关键。本文基于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