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丹对罗氏沼虾的毒性作用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suns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养殖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药对养殖水体的污染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硫丹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国外内外学者相继报道硫丹对水生生物的高致毒性,然而国内尚无学者深入研究此种农药对淡水养殖虾类罗氏沼虾的毒性作用。基于此,本试验先后探讨了静水条件中硫丹对罗氏沼虾溞状幼体、仔虾及不同规格幼虾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借助组织切片技术探讨了硫丹对罗氏沼虾的慢性毒性作用;此外初步分析了硫丹在罗氏沼虾体内的富集和降解情况。研究结果如下:1.硫丹对罗氏沼虾溞状幼体及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硫丹对Z5、Z7、Z9的24h、48hLC50和安全浓度依次分别为:2.09、0.39和0.004mg/L;2.99、0.84和0.02mg/L;4.43、2.00和0.12mg/L;对仔虾的24h、48h、72h和96hLC50依次分别为:5.49、1.85、0.62和0.47mg/L; Z5、Z7、Z9及仔虾对硫丹的安全浓度依次为:SCZ5<SCZ7<SCP4<SCZ9。硫丹对罗氏沼虾仔虾体内Na~+/K~+-ATPase酶活性的影响较显著,但对其体内AKP酶和ACP酶活性的影响不大。2.硫丹对罗氏沼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硫丹对1.5cm、4cm和7cm长罗氏沼虾的96hLC50分别为:1.86、4.53和6.09mg/L;其安全浓度大小依次为:SC1.5cm<SC4cm<SC7cm。1.5cm和7cm长罗氏沼虾肝胰腺中AKP和ACP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其中0.12mg/L和199.89mg/L组中受试虾的肝胰腺中AC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4cm长受试虾的肝胰腺中AKP和ACP酶活性均要低于对照组。不同体长的罗氏沼虾肝胰腺中AChE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0.12mg/L和0.43mg/L组中1.5cm长幼虾体内的POD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cm长受试虾肝胰脏中的POD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降低64.7%、78.1%、98.5%、56.1%、67.0%、59.3%和48.0%(P <0.01);7cm长受试虾体内的POD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47.2%、39.7%、22.0%、60.9%、9.9%、1.3%和58.4%。0.01、0.43、1.51、5.31和18.62mg/L组中1.5cm长幼虾的肝胰腺中Na~+/K~+-ATPase酶活性要低于对照组;0.01mg/L组中4cm长幼虾的肝胰腺中Na~+/K~+-ATPase酶活性要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7cm长沼虾的肝胰腺中Na~+/K~+-ATPase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9.3%、73.6%、40.3%、37.4%、6.1%和46.4%(P <0.01)。3.硫丹对罗氏沼虾的慢性毒性及中肠腺组织病理研究在硫丹的毒性胁迫下,各试验组中受试虾的存活率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然而,各试验组中受试虾的体长增长率和体重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暴露50d后,各试验组中受试虾的肝胰腺中LSZ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60mg/L组中受试虾的肝胰腺中ACP酶活性最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极为显著(P<0.01);0.05mg/L组中受试虾的肝胰腺中AKP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mg/L、0.16mg/L、0.27mg/L和0.49mg/L组受试虾的肝胰腺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0.05mg/L和0.16mg/L组中受试虾的肝胰腺中GPX酶活性升高,0.27mg/L、0.49mg/L和0.60mg/L组中受试虾的肝胰腺中GPX活性均降低。受试虾中肠腺组织切片观察到肝小管管腔形状改变,基膜破裂与消融,肝小管间隙中血细胞渗透,肝细胞坏死,嗜伊红物质和棕色颗粒等病理变化。4.慢性中毒罗氏沼虾幼虾的恢复研究经60d的富集后,0.25mg/L、1.00mg/L和4.00mg/L组受试虾的肌肉样本中总硫丹含量分别为:1.57pg/g、1.72pg/g和1.95pg/g,均以α-硫丹为主,生物富集系数均值为2.83;清水中饲养7d后,0.25mg/L组、1.00mg/L组和4.00mg/L组受试虾的肌肉样本中的总硫丹含量分别为1.84pg/g、1.84pg/g和1.95pg/g;苯巴比妥溶液中饲养7d后,0.25mg/L组和4.00mg/L组受试虾的肌肉样本中的总硫丹含量分别为1.38pg/g和1.73pg/g;清水中饲养30d后,各试验组受试虾的肌肉样本中均检测不到硫丹;所有的肌肉样本中均未检测出硫丹硫酸酯。
其他文献
1.H2O2诱导斜带石斑鱼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通过不同的过氧化氢培养浓度(0、100、200、400、600、800、1000μmol/L)和作用时间(2、4、6、8、12、24 h)探索适宜的斜带石斑鱼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金枪鱼延绳钓捕捞的主要目标种之一,主要被中国(包括台湾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利用。其中,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太平洋海域是重要的作业渔场之一
溶藻弧菌是一种人与海洋动物共感染的病原菌,广泛分布在河口与海洋,可引起多种海水鱼伤口感染、炎症反应及败血症等症状,发病率高,流行面广,造成经济损失巨大。目前对溶藻弧菌进行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属大洋性中上层跨界鱼类,主要分布于从赤道至52°S,从智利、秘鲁专属经济区向西至新西兰沿岸的广阔水域。我国于2000年开始对智利外海竹筴鱼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