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作为三项必修课程之一,并且贯穿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渗透于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中,对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做了明确而有层次的要求,这是课标首次明确将媒介的识读与运用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是对时代与学生需求的紧密回应,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社会功能的践行。本研究立足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基于课标定位,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作为三项必修课程之一,并且贯穿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渗透于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中,对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做了明确而有层次的要求,这是课标首次明确将媒介的识读与运用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是对时代与学生需求的紧密回应,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社会功能的践行。本研究立足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基于课标定位,首先通过问卷和访谈对一线教师和学生从任务群的理解和实施层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语文学习的弱化、教学内容的泛化和评价方式的固化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学校媒介环境的落后,教师本身媒介素养的缺乏和学生媒介意识的薄弱。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两种培养路径:其一,基于媒介类型,以“跨媒介”作为教学内容的语言学习。根据不同媒介类型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与重点,由此确立为两种课堂模式,即以“媒介意识”为教学重点的探究学习和以“媒介资源”为教学内容的项目学习。其二,与其他任务群整合,以“跨媒介”作为教学工具的语文学习。根据其他任务群中媒介要素的体现,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和“当代文化参与”两个学习任务群为典型,呈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丰富课堂形式、提供课堂支架和深化课堂理解上的重要作用。最后,笔者结合培养路径的教学实践,在媒介内容的选择、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实施三个层面提出了培养策略。
其他文献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村发展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这为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带来了发展机遇。衡阳农村存在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给当地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衡阳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衡阳地区必须要构建合适的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析了构建衡阳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针对当前衡阳农村技术人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 L1, UCH-L1)浓度的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86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单纯软组织挫伤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2、3、5和7天和对照组就诊时的血浆UCH-L1浓度,采用t检验比较脑出血患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群众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经验及实践路径进行探讨。群众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落实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乡村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助力文明乡村建设;带动产业振兴,助力富裕乡村建设。经验:发挥政府部门支持作用、贯彻以人为本办赛理念、立足地区资源条件禀赋、引领赛事融合带动发展。路径:理念引领、统筹规划,强化政府部门支持作用;推动村民共商、共参、共享,落实以
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这一系列变化的发生,与他善于运用辩证思维不无关系。辩证思维在习近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统领作用,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最为突出的思维方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目的 探讨脑创伤致脑震荡患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脑创伤所致脑震荡患者126例设为观察组,以认知功能评分中位数为界分为高分组(>65分)和低分组(≤6分),每组63例。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入院后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入院时间、临床体征等,并且根据韦氏智力测试
目的 探讨抽提透刺针法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Aging key protein antigen-5,Fibulin-5)、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l terminal hydrolase-1,UCH-L1)表达的影响。方法
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患儿大多预后良好。其病因复杂,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遗传学和临床研究均发现热性惊厥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家系分析发现多数家族性热性惊厥呈现遗传异质性特点,存在多种遗传方式,迄今已发现多个家族性热性惊厥易感基因座或致病基因。此外年龄、海马病变、电解质异常、感染、发热等诸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其具体病因及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