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模糊在网络语言中的语言特点和交际功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ai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互联网作为21世纪主要的科技力量走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21世纪的人们通过互联网与外界交流从而了解和融入世界这个集体。现代人们通过互联网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购物等。随着对网络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多,人们在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出现了变化形成了独有的网络语言。由于网络所营造的是一个虚拟空间,网络语言呈现出多样的且独特的语言特点。众所周知,模糊性是任何一种语言的本质属性。而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也具备这样的特性。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人们往往使用不同程度的模糊语言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由于网络语言存在的虚拟环境和其使用的特殊性,又使得它在语用模糊策略上具备一些不同与自然语言的特殊之处。由于近年来对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语义模糊研究层面,很少对语用模糊做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将语用模糊与网络语言相结合,力图系统分析在网络交际中语用模糊的语言特点和交际功能以及在网络交际中引起语用模糊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本文一共收录来自QQ,邮件,微博,豆瓣,淘宝等聊天记录的100段包含有语用模糊的对话作为研究语料,对其进行观察和整理,并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以及语言顺应论对语用模糊现象进行文本分析。作者分别从词汇,句子和非语言符号这三个方面在网络交际中所引起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网络交际中语用模糊的语言特点,其次通过对含有语用模糊的对话进行分析,对语用模糊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本研究发现,在词汇层面,语用模糊主要体现为网民较多使用模糊限制语、隐喻、对象声词的重复使用以及拼写错误的字词来作为语用模糊策略达到交际目的;在句子层面,语用模糊现象则体现为较多使用不确定指示的表达方式、模糊疑问句以及否定陈述句;由于网络语言的特殊性,语用模糊还体现在一些非语言符号的使用上,例如较多的语义留白即语空现象以及在网络语言中出现的其他符号形式和表情符号等。语用模糊使网络交际更加具有灵活性,礼貌性,讽刺性,幽默性,委婉性的语用功能,在网络交际中使用适当的使用语用模糊策略更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最后,作者结合语言顺应论以及经济原则分析网络交际中引起语用模糊的原因,语用对交际环境的顺应,话语交际的经济原则以及不同的网民群体和不同的交际心理动机是隐藏在语用模糊现象背后的原因。因此,本研究为网络跨文化交际以及人们理解并恰当的使用语用模糊策略提供帮助,辅助网络交际的顺畅进行。
其他文献
<正> 随着塑料薄膜品种和性能的不断提高,对吹塑薄膜成型机头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芯棒式机头、十字机头和旋转机头都已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现在广泛应用螺旋机头。当物料
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不仅需要明确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要清晰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征。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
当前形势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压力。企业年金在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方面起到了重大的补充作用,但是我国现行的企业年金在实际运
湿版火棉胶工艺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兼具了达盖尔摄影法的细腻和卡罗氏摄影法的可复制性。今天艺术摄影师们重新将视线投向了湿版工艺,并不是简单的工艺"复兴",而是在跨越因
<正> 一、前言目前,我国PVC树脂年产量50余万吨,是产量最大的塑料品种。如何开发PVC硬质制品,仍是塑料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PVC在食品包装上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仅日本一国
本文在分析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要角色及其职能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团队、教学设计人员、学习者是其中的关键角色,阐述了关键角色的角色意识、主体间的共在交互关系(即
本文基于1999~2006年中国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下降趋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定量关系;严格证明了收入差距扩大起到降低消费需求水平的负向作用;对当前中国收入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是防范动物疫病传播,保障市场动物制品安全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压力越来越
近年来,受服务经济与信息革命的影响,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极具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出现在制造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其自身所具有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二、三产业的融合,并逐渐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另一方面,无论从行业规模还是总产量来看,中国制造业都跻身于世界前列,但由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和低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