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P2E1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肝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8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主要用于粘合剂、溶剂、氯代烃(氯乙烯树脂)的生产等,也用作谷物和粮仓的熏蒸剂。1,2-DCE属高毒类,易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并快速分布到全身特别是脂质与类脂质丰富的组织与器官。肝脏是1,2-DCE中毒的靶器官之一,其职业中毒患者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穿刺可见肝细胞肿胀和局灶性坏死等。然而迄今,1,2-DCE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细胞色素P4502E1(cytochrome P4502E1,CYP2E1)是细胞色素P450的重要亚型,主要表达于肝组织中,是肝组织中氯代烃类化学物质的主要代谢酶。CYP2E1的表达受其代谢底物的调控,在对氯代烃类化学物质的代谢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较强NADPH氧化酶活性,故在代谢过程中可介导生成活性氧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另一方面,氯代烃类化学物质经CYP2E1代谢后,会产生毒性更强的中间代谢产物。因此,1,2-DCE对CYP2E1的诱导及CYP2E1对1,2-DCE代谢过程引起的肝脏氧化损伤,成为1,2-DCE中毒性肝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文以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予CYP2E1的抑制剂,抑制CYP2E1的表达,探讨CYP2E1在1,2-DCE中毒性肝损伤中的作用,从而为1,2-DCE中毒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参考数据。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对象与分组   (1)1,2-DCE对小鼠肝微粒体CYP2E1表达的影响及与肝损伤的关系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和高剂量1,2-DCE染毒组,共4组,每组8只小鼠。1,2-DCE染毒剂量分别是:0.225g/m3、0.45g/m3和0.9g/m3。采用静式吸入方式染毒,每天染毒3.5小时,连续染毒10天。末次染毒的次日处死小鼠,快速取血及肝组织进行各指标的检测。   (2)CYP2E1抑制剂二烯丙基硫化物(DAS)对1,2-DCE肝损伤作用的影响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玉米油对照组、抑制剂对照组、单纯染毒组及低和高剂量DAS干预组,共6组,每组10只。玉米油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玉米油,抑制剂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300g/kg DAS,低和高剂量DAS干预组小鼠给予150g/kg、300g/kg DAS。将DAS溶解于玉米油中,于染毒前4h分别进行灌胃,各组小鼠灌胃的体积相同。单纯染毒组小鼠、低和高剂量DAS干预组进行0.9g/m31,2-DCE的静式吸入染毒,每天染毒3.5小时,连续染毒10天,末次染毒次日处死小鼠,快速取血及肝组织进行各指标的检测。   2、检测指标与方法   (1)肝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   (2)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赖氏法。   (3)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DTNB改良比色法。   (4)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   (5)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   (6)CYP2E1酶活性:苯胺羟化酶法。   (7)CYP2E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方法。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判定标准。   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可见程度不等的空泡变性;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血清中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微粒体CYP2E1活性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中GSH含量及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中、高剂量DAS干预组肝微粒体CYP2E1蛋白表达和酶活性显著低于单纯染毒组;高剂量DAS干预组GSH含量和SOD活性与单纯染毒组相比明显升高,而MDA含量明显下降;高剂量DAS干预组小鼠血清中ALT活性显著低于单纯染毒组;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高剂量DAS干预组小鼠肝细胞病理损伤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   1、1,2-DCE染毒可导致肝组织出现明显氧化损伤。   2、1,2-DCE染毒可诱导肝微粒体CYP2E1的表达。   3、CYP2E1抑制剂能减轻1,2-DCE染毒所致肝组织损伤。   4、CYP2E1表达增强可能是1,2-DCE中毒性肝损伤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中国中部大、中型湖库和长江干流地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于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采集中国中部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