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林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因而研究中国人工林如何实施可持续的经营很有必要。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人归纳了国际上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总结了世界人工林的现状、问题和为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对策,分析了中国人工林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工林问题的途径。一个世纪以来,一些林业发达国家的林业专家在不同时期提出了各种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森林经营理论与实践,如:近自然林业、恒被林、森林多功能理论、新林业、长期生产力保持和生态系统管理等,它们成为当今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全世界大约有18 700万hm2的人工林,松属和桉属树种仍然是人工林中最普遍种植的树种,国外林业先进国家只用了1.2%~16%的人工林面积比重取得了60%~93%比率工业林产品。但是普遍单作的人工林具有生物学上的稳定性问题,如许多人工林分不稳定、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弱、易引起病虫害、经济与生态效益低等。针对人工林的这一情况,国外一些国家分别运用集约育林、近自然林业、恒被林、多功能经营、制定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及森林认证等提供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治理。中国人工林虽然面积居世界第一,但是质量不高,问题很多,如中国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差、生物不稳定性,具体体现在病虫害严重、抵御不正常气候能力弱和地力衰退严重,生产力也很低。在参考了国外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对问题治理的基础上,本人提出以下建设性对策:1.发展生物多样性,增强人工林生物稳定性,它包括充分利用自然力恢复森林,着力开发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发展多树种造林,调整树种林种配置,形成合理的景观结构,进行科学的植被管理。2.实现可持续生产力的管理,即管理好影响长期生产力的2类因素,一类是人类可以控制因素,如对采伐剩余物与枯落物的处理,发展林下植被与混交林,施肥与整地等,对此要加大研究和实施力度;另一类是对人类无法控制因素,如气候性灾害、火灾,对此要加强预报预测工作。3.大力推进集约育林,控制好关键的营林技术:如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控制与植被控制。国内外人工林经营好的地方,为了达到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及高的经济效益等6个目标,主要有效地实行这些措施,对人工林进行集约管理。
其他文献
“命令”(Э·康德哲学中的伦理学原则)这一哲学范畴——“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规则”,后来就被借用到政治和经济学文献中。例如,在我们时代并非没有理由确信,全球化已经成为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基础学科之一,逻辑性、严谨性和灵活性等很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解题反思能力要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反思能力,帮助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在进步,群众对媒体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传统媒体打破旧有的固有写作形式,开始创新。对于一些突发的新闻事件,各大媒体争相抢新闻,都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理论与实践所关注热点话题之一。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这一课
处在广西大石山区的马山县,大部分用地为丘陵,山多地少,耕地零散稀缺。马山县通过农旅结合、体育扶贫等符合地域特色的扶贫工作机制,在2019年实现了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摘帽。
"气"字最初见于甲骨文和金文,通"乞"、"迄"、"讫",非名词涵义;名词"气"之初始概念皆指物理世界中具有感性色彩的客观实在;自西周晚期始,其由具象涵义上升为抽象的哲学概念,并
我国是一个农业占重要地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70%的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是衡量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表现出普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
从企业长期稳定以及可持续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深度挖掘人力资源价值与潜力,凝聚发展力量,能够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现结合企业实践,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