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蒸散发过程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揭示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蒸散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的管理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黑河中游绿洲春小麦农田和黄土高原北部灌丛(柠条和长柄扁桃)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法测定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过程,并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两种灌木林地条件下蒸散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响应机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条件下,各辐射通量分量和热存储通量分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存在较大的差异。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是净辐射的主要消耗项。0-5 cm土壤热存储通量在净辐射中所占的比重在两种生态系统条件下均最大;大气感热存储通量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占净辐射的比重较大,而在灌丛生态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较小。(2)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能量不闭合现象,考虑热存储通量项后能显著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闭合度。土壤热存储通量对能量闭合度的贡献最大,其值介于9.04%-13.73%之间;大气潜热存储通量在农田生态系统的贡献度可达2.96%,而在灌丛生态系统则平均降低了0.06%的能量闭合度。(3)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蒸散发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不同植被类型下差异明显。净辐射、大气温度、0-60 cm平均土壤温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和叶面积指数均对蒸散发和水分利用效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在不同植被条件下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4)降水后蒸散发量显著增加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蒸散发量的增加幅度及滞后天数受降水量大小和降水时长的影响和限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决定了灌木林地蒸散发量的大小和季节分配模式。(5)农田生态系统大约有273.41 mm的水分用于补给0-60 cm土层以下深层土壤水分或地下水;柠条林地蒸散发量高于降水量,水分处于严重亏缺状态;长柄扁桃林地蒸散发量低于降水量,水分能够满足长柄扁桃生长的需求。
其他文献
瑞士位于欧洲中西部,距中国约8000公里,乘航班机从北京起飞,经过俄罗斯、芬兰、捷克和德国,空中飞行1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瑞士国土面积仅4万平方公里.别看这么个小国,人均年收
期刊
在摄影界,1990年代以来我们经历的时期已经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凭借“对传统的敏锐感觉”,以影像来追求世界的真实;另一个是依据“新的自我意识”,探究摄影的真谛并阐
期刊
一 rn在巴黎蒙马特尔山下,有一条叫作“莫里斯·郁特里罗路”的石梯小径.给这条路如此命名,为的是纪念二十世纪独树一帜的法国风景画家郁特里罗.对所有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
期刊
该文在详细研究土壤磁处理效应与植物磁处理效应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研究了土壤与植物的累加磁效应.为磁技术的应用及理论机制的探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7年10月23日的《洛杉矶书评》网站上,刊载了克里斯·亚格斯特的文章:《好莱坞、洛杉矶间谍与反对希特勒的地下战场》,在文中,他对劳拉·罗森斯维格的著作——《好莱坞的间
期刊
新近一期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刊载了贺桂梅的文章,就如何阐释与认识“中国”发表了看法.rn贺桂梅说,如何阐释和理解“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知识界发生了可称“范式性”
期刊
该文主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小麦休闲期坡耕地上采取不同耕作措施的产流产沙规律,减流减沙机理,并辅以调查充实,从而为选取最佳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提供依据.隰县残塬沟壑
2017年11月20日的“哲学沙龙”网站上,刊载了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文章:《大觉醒及其危险》,在文中,齐泽克对“女性”运动的当下处境进行了评论.rn齐泽克认为,今天,“性差异”
期刊
本刊讯:2004年10月(中国)有限公司推出平板扫描仪的新旗舰产品—CanoScan 9950F。4800x9600dpi超高的光学分辨率;48位色彩输入/输出性]USB 2.0 高速与IEEE 1394双接口设计;独
2017年11月号的《社会主义评论》上,刊载了谢拉·麦克格里格针对大卫·哈维2017年新书——《马克思、资本与经济理性的疯狂》的书评.rn到201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