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外国记者传播革命文化的实践及当代启示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在国民党的经济、军事、文化的全面封锁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步伐受到极大阻碍,但中国共产党以开放的态度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采访参观,借助以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莱、哈里森·福尔曼等为代表的一批外国记者传播边区的革命文化,最终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理解,赢得外界对中共的舆论支持,而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传播策略是有极大启示意义的。面向世界说明发展中的中国是我们当下做好对外传播的重要目的,更是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中国形象的必要手段。我们希望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探寻中国共产党在那个艰辛又伟大的时期在对外传播领域的所思所为,为处于当下新国际秩序与新文化环境中的当代中国提供启示和借鉴。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档案和外国记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著作等文献进行阅读分析,梳理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外国记者群传播中共革命文化的开放的传播策略,包括转变对外政策,设立专门的外事机构以做好对外国记者和友人的接待工作,以毛泽东、周恩来为核心的中共领导人对革命文化传播做出积极的顶层设计等。论文主要分析了延安时期外国记者对中共革命文化制度理念层面的传播、对中共抗日作战情况的传播、对革命文化物质层面的传播。并对外国记者传播革命文化对中共、对国际社会的现实作用作以剖析,认为外国记者传播中共革命文化回应了各方关注与疑惑,展示了边区真实状态;促进了中共对外交往,获得了国内外理解与支持;积淀了中国革命战斗力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于上述研究,并结合当下对外传播实际境遇,本文认为,我国当前的对外传播应借鉴中共延安时期革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益启示,注重对外传播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与调整、不断提升传播主体素养、进行在遵循跨文化传播规律基础上的主动和开放的信息提供与传播。
其他文献
控温仪和压力表都是挤压机、油压机上比较常见的仪表,也是比较简单的指示仪表,价格便宜,工艺操作也比较方便,但是在发生故障时,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进行检修.本文主要讲述了
本文介绍了Patran软件中焊点单元载荷方向判定方法,并对其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的危害性,分析了本省地震现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基于3G信号的单兵包和移动视频会议终端,组建地震现场无线视频会议系统,从而满足地震现场与后方指挥部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