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铜川地区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从黄土滑坡滑带土的研究入手,对黄土滑坡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在对铜川地区黄土滑坡孕育的工程地质环境、土力学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黄土滑坡实例及滑带土研究资料,对铜川焦坪收费站黄土滑坡滑带土进行了直剪试验和小振幅长持时动三轴试验,进而对黄土滑坡滑带土的残余抗剪强度、动强度进行了研究。得到滑带土的残余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都随着天然含水量和天然孔隙比的增大而呈指数关系减小,且有很好的相关性;滑带土在小振幅长持时循环动荷载下的强度明显低于静荷载下的强度,并且动抗剪强度随动荷载连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且循环次数较小时,下降速度较快,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动抗剪强度变化速度减缓,开始趋于稳定。其次,对滑带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形和量化研究。得到滑带土在滑动前后微结构中孔隙形态有一定的统计自相似性,是可分形的,随着微孔隙的增多,微结构孔隙的分形维数变大;滑带土在滑动前后的微结构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滑前大孔隙、架空结构在滑动后几乎消失,微孔隙增多,结构由粒装、架空、接触—胶结结构变为更稳定的凝块、镶嵌、胶结结构;滑动后微孔隙数量增加了1倍左右,而面积增加了不到1倍,架空孔隙的数量和平均直径都减小了2到3倍左右,次生大孔隙几乎消亡,总孔隙数量增加了1倍多,而总孔隙面积反而减小了将近1倍,平均直径也减小了将近1倍。再次,对铜川黄土滑坡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以水为主要诱发因素形成黄土滑坡的湿陷蠕、滑动机理及车辆长持时振动荷载作用下黄土滑坡的振陷——解体——剪切破坏机理;在一些基本假设的前提下用变分原理对滑动抛出型均质类均质黄土滑坡滑体在滑床上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推导(即最危险滑面的分析),并从质点运动的角度出发推导出了滑体脱离滑床后的运动轨迹方程、运动速度方程及滑距的求解公式。最后,针对铜川地区以水为主要诱发因素形成的滑坡总结了一套经济实用的防治措施并以收费站滑坡为例进行了稳定性数值模拟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