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高聚物的出现打破了高聚物不导电的传统观念。聚苯胺(PANI)以其原料便宜、制备工艺简单、化学和环境稳定性等优异的性能,在导电聚合物家族尤其受到关注。但是,PANI不溶不熔的特性,导致后加工困难,严重限制了PANI的应用领域。为克服这一弊端,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制备PANI的复合材料即共混法和模板聚合法。本文利用共混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备PANI/粘胶纤维(VCF)杂化纤维,采用模板法制备PANI/聚酰亚胺(PI)复合纤维膜,一方面可以利用导电高聚物优异的电、光、磁、热等性能,扩大导电聚合物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对于探索VCF和PI的更多应用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碱诱导合成PANI,将PANI混入粘胶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碱诱导合成PANI/VCF杂化纤维。碱诱导聚合得到PANI为微米球状,为保证湿法纺丝顺利进行,经过400目滤网过滤,粒径为1μm左右。将PANI加入到粘胶纺丝甬道,成功制备PANI/VCF杂化纤维,制备的复合纤维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盐酸掺杂合成PANI,将PANI调成pH=10左右混入粘胶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盐酸掺杂PANI/VCF杂化纤维。在酸性条件下,探索了反应条件对PANI性能的影响。盐酸掺杂制备PANI采用H2O2+FeCl2复合氧化剂体系,复合氧化剂体系电势较低,合成PANI粒径较小。该条件下,PANI呈线性增长,最终结果为微米棒状。将PANI加入到粘胶纺丝甬道,成功制备PANI/VCF杂化纤维,制备的复合纤维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盐酸掺杂PANI/VCF杂化纤维对Cr(VI)有吸附的作用,吸附量随着PANI添加量和离子液浓度增加而增加。以气流纺丝工艺制备PI纳米纤维膜为模板,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制备PANI/PI复合纤维膜材料。探索了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获得PANI/PI复合纤维膜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苯胺(ANI)浓度为0.15mol/L,过硫酸铵(APS)浓度为0.1 mol/L, DBSA浓度为0.3 mol/L,反应时间为18 h,反应温度为0℃。PANI均匀的包覆在溶液纺丝法制备的纤维膜上,PI复合纤维膜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制备的复合膜导电率可达3.83×10-4 S/cm。该复合纤维膜有较好的pH响应特性,酸性条件下呈绿色,碱性条件下呈蓝色。PANI/PI复合纤维膜对Cr (Ⅵ)有吸附的作用,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和离子液浓度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