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物流"概念热浪滚滚,欧美、日韩等国纷纷成立了许多大型跨国物流公司.在中国大地上,物流研讨会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纷纷涉足物流业,成为新经济的热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将面临难得的机遇和重大的挑战.2002年初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议的召开更是表明了物流将称为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热点."物流"的含义是什么?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WTO条款将对中国的物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提高中国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和技术水平?中国物流业该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之路?这些都将是中国物流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论文将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出路作为主题,目的是通过将国际物流业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做一个对比,并在分析了WTO对中国物流业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出路,对如何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物流企业以及如何发展中国物流业提出建议.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有关物流方面的文献,多次参加了中国仓储物流协会与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举办的物流研讨会及培训学习,还通过网络了解到较多的物流前沿的知识与案例.同时,作者在筹备物流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接待过德国KK物流公司和日本荣红物流的访问,并陪同他们前往天津、青岛等地对中国本土物流企业以及一些外资物流企业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另外,在前往广州宝供物流、中远物流、海尔集团、上海惠康物流以及深圳中海物流公司的参观学习中,获得了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为论文的论证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论据.通过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作者对中国国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中国物流企业的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并提出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出路和在建设物流企业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尤其是通过对美国物流中成本管理的透视重点分析了物流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该篇论文首先阐述了物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然后分别分析了国际、国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并重点提出了WTO对中国物流业的冲击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物流实际发展状况,对如何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发展物流、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作了初步探析.论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有关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建议:宏观方面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总体物流规划、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以及完善物流业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作者认为物流业的发展要打破传统地域观念,大胆整合资源,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并提出了第三方物流的精髓——整合社会资源.微观方面作者从自身从事物流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创建物流企业中应注意和注重的几点:创造自身物流品牌、重视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优化业务流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加强物流的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