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探析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_1984t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视机的普及,纪录片这种艺术形态大量的出现在电视荧幕上。例如《望长城》、《话说长江》、《丝绸之路》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纪录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愉悦的精神享受,而且它还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在本土主流文化的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随着电视技术进入普通家庭和纪录片的创作手法的不断提高显得越来越不可缺少,可以说,通过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其中,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以其历史的厚重感和丰富性,在文化价值观建构中起到了其他类型纪录片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作为一个纪录片的片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承载着德育、智育、美育之道。正是由于坚持教育、传播和审美的功能特性,它表现出人类对现代社会,历史文化的思考,这种思考是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盛行,电视娱乐节目充斥荧屏下的一股清流,显得弥足珍贵。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创作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对影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早期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继《丝绸之路》后,出现一批同质化作品,直到《望长城》的出现,才结束了这种局面,它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在国内的影响力。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新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技术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影片的发展,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不仅在数量上有所提高,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主要以笔者的实践作品——《春园堂》为案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对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进行了探讨。结构上,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分别从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现状和选题的思路方法进行分析;第二章为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概述,论文从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春园堂》的介绍分析;第三、四章为本文的重点章节,这两章节紧密结合《春园堂》拍摄的实践案例,通过创作实践来说明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从前期策划到后期拍摄的详细实践过程,并通过对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创作策略的分析,分别从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叙事手法这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第五章是通过对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该类纪录片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希望对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们江苏教育网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宣传工作放在教育电子政务的重中之重位置,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以办成"关注民生的窗口、阳光政务的平台、服务公众的渠
文章对轻型载货车平台的概念、划分策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实施平台战略和基于平台的产品规划的意义、方法,同时对平台各主要模块的通用条件进行了明确界定,最大
医疗保险费用的不断攀升使世界各国政府均遭受巨大的公共开支压力。当前,在我国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的背景下,如何在满足群众医疗需求的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支付压力,处理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文章通过对火山岩的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岩芯测试及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营城组火山岩盆地分为 3大相区 ,即火山
文章阐述了如何做好贵州大学招生就业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招生就业工作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招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始终坚持积极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