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A1靶基因结合区遗传变异与乳腺癌易感性及预后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8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位居全球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有研究详尽分析了近年来乳腺癌GWAS发现的所有遗传变异及与之连锁的遗传变异,发现这些遗传变异有相当一部分富集于FoxA1和ERα转录结合位点,提示影响FoxA1结合力的SNP很有可能通过改变ERα与靶基因的结合和相应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医院为基础的两阶段病例对照关联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功能实验,对中国人群乳腺癌在FoxA1靶基因结合区域的遗传风险位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第一部分首先对在欧美人群中发现的此区域风险位点进行验证,研究影响FoxA1结合的功能性位点在中国人群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呈阴性,提示此位点对乳腺癌的易感性可能存在种族差异;于是接下来我们在全基因组范畴内筛选FoxA1靶基因结合区域内影响FoxA1结合力的潜在功能性遗传变异,致力于找到此区域的中国人群特异性风险位点,并对阳性位点进行了生物学功能验证;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前一部分中证实影响FoxA1结合力的功能性遗传变异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的关联,以期对我国乳腺癌的个体化防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第一部分FoxA1靶基因结合区遗传变异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的:研究欧美人群中发现的影响FoxA1结合的功能性位点rs4442975在中国人群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在全基因组范畴内筛选出FoxA1靶基因结合区影响FoxA1结合力的潜在功能性遗传变异,找到该区域真正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相关的功能性遗传变异。方法:1.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227例乳腺癌病例和1285例健康对照,来验证rs4442975与中国人群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联,均为中国汉族女性。使用TaqMan技术对血液DNA样本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候选SNP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并根据ER、PR、绝经状况、吸烟饮酒史进行分层分析。同时采集病例的疾病进展资料,通过计算OR来评价候选SNP与传统疾病发展指标(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的关联。2.通过整合ENCODE数据、Match软件预测以及ANNOVAR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逐步筛选出全基因组范畴内FoxA1靶基因结合区的潜在功能性遗传变异;接着利用两阶段的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候选功能性SNP与中国人群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合并阶段共纳入2164例乳腺癌病例与2382例健康对照;最后通过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实验,包括比较siRNA敲降前后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的变化、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组织样本的表达数量性状位点分析(e-QTL)以及TCGA数据分析等验证显著关联位点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没有发现rs4442975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加性模型OR = 0.96,95%CI = 0.81-1.15,P=0.678。杂合子模型、突变纯合模型以及显性模型均没有统计学意义。ER、PR、绝经状况和吸烟饮酒史的分层分析中也未发现阳性结果。在rs4442975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疾病进展关联研究中也发现类似的阴性结果,加性模型:肿瘤大小OR= 1.06,P=0.823;淋巴结转移OR=1.01,P=0.933;远处转移OR=0.68,P=0.154;TNM分期OR= 0.95,P=0.765。其他各种模型也未发现阳性结果。2.经过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筛选出了 4个具有潜在功能的候选遗传变异,并在第一阶段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得到一个阳性位点rs6506689在第二阶段的独立中国人群进行了验证,发现rs6506689-T能够增加中国人群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加性模型OR=1.18(95%CI= 1.08-1.30,P=0.001)。分层分析还发现,与携带野生纯合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TT基因型的ER阳性患者(OR =1.43,95%CI = 1.13-1.79,P=0.002)比 ER 阴性患者(OR =1.33,95%CI =0.99-1.78,P=0.057)乳腺癌风险升高的可能性更为显著。3.EMSA结果显示含rs6506689-T等位基因的片段可能与某转录因子的结合能力更强;两个ER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提示rs6506689-T具有更高的转录活性,而对FoxA1进行siRNA敲降以后,不同等位基因转录活性之间的差异消失;利用TCGA基因型数据和表达数据进行顺式e-QTL分析,并通过Hi-C数据库查看其染色质交互作用情况,同时在60例中国人群乳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中进行验证,结果均显示RAB31基因的表达与rs6506689的多态性显著相关(P=0.010),携带TT风险基因型的个体RAB3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TCGA数据中相较于正常的癌旁组织,RAB31与FoxA1在癌组织中均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欧美人群的功能性易感位点rs4442975并不影响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提示此遗传变异对乳腺癌的易感性可能存在种族差异。2.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两阶段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生物学功能实验三个不同范畴的研究,发现了 FoxA1靶基因结合区域的潜在功能性遗传变异rs6506689,可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FoxA1的结合及转录活性来调控促癌基因RAB31的表达,从而影响了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第二部分影响FoxA1结合的遗传变异与luminal A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联研究目的:探讨前一部分研究中出现的影响了 FoxA1功能的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中luminal A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联,以期能为luminal A型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的疗效与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从而指导luminal A型乳腺癌的合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以接受蒽环类(表柔比星)和紫杉类(多西他赛)联合方案行新辅助化疗的luminal A型乳腺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TaqMan技术完成候选遗传变异的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遗传变异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副反应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纳入175例luminal A型乳腺癌并进行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没有发现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呈阳性关联的位点,rs4442975 加性模型 OR 为 0.73(95%CI= 0.27-1.94,P=0.527),rs6506689 为0.80(95%CI= 0.43-1.47,P=0.464)。2.新辅助化疗毒副作用的关联分析发现rs4442975与骨髓抑制的毒性反应相关,加性模型提示每增加一个突变等位基因G,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降低62%(OR = 0.38,95%CI= 0.18-0.69,P=0.003)。而 rs6506689 与骨髓抑制以及消化道毒性之间没有发现统计学关联(加性模型分别为OR = 0.89,95%CI= 0.56-1.41,P=0.611 和 OR = 0.92,95%CI= 0.58-1.44,P=0.707)。结论:影响FoxA1结合的功能性遗传变异rs4442975有可能与中国人群luminal A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ET方案的骨髓抑制毒作用相关,但其具体的生物学功能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其他文献
可穿戴智能服装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也是智能制造在服装领域的探索,介绍了可穿戴智能服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在医疗监控、运动健身和军工领域中的应用。
道德是支撑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如何,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兴衰,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园圃中的一枝奇葩。谚语作为语汇的一部分,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了精彩的人文世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谚语中,有相当一部分
随着钢铁行业中高附加值钢种产量的不断提高,如何通过历史数据对脱氧合金化环节建立数学模型,在线预测并优化投入合金的种类及数量,在保证钢水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合金
目的:运用步态分析仪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足底压力变化进行测量。方法:临床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以针刀松解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并与电针疗法进行对照,测量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从中枢神经系统角度探讨了桃红四物汤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及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五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的影响,为桃红四物汤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博、微信、4G手机网络等即时通讯技术和软件为代表的新媒体已为广大青年接受和使用。据调查,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
目的探讨控制感染逆转慢性肾病(CRD)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对120例CKD并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控制感染后在逆转ARF/CKD患者肾功能的疗效。结果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创新"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社会合力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2 3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主要并发